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云南艺术学院积极响应关于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在艺术文化学院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共同选拔了14名优秀志愿者组建团队,由艺文学院团委书记刘林老师、艺文学院朱河锦老师带队,赴德宏州陇川县 5 个乡镇 9 个村委会,举办“大青树普通话学习班”,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新思想宣讲、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脱贫攻坚和探访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在校团委和艺文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经过老师们及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于 7 月 21 日抵达了此次的实践地——德宏州陇川县。
22 日景罕镇,同学们从陇川县城出发,到达景罕镇,并分别在曼面村和曼软村开展了推普脱贫集中宣传。在当地老师和干部的帮助下,同学们与当地群众积极互动,在推普的过程中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基本知识普及过程中,村民们参与度高,现场气氛热烈。
23 日城子镇,全体队员前往城子镇撒定村,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进行了分组走访。通过入户交流的形式,同学们了解到农村建档立卡户的生活现状,感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对困难群众的影响和帮助。队员们入户帮助群众下载“语言扶贫 APP”,并一对一示范该软件的实用功能。告别撒定村后,团队赶赴巴达村开展推普集中宣讲,队员们以歌舞、双簧、绕口令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普通话,宣传新思想。
24 日清平乡,队员们到达清平乡,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冒雨进行了入户走访活动。在走访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当地傣族、景颇族村寨独特又富有魅力的的风土人情,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到了村民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普通话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广“语言扶贫 APP”,为村民们打开了学习普通话的窗口25日户弄村,实践队在章凤镇户弄小学开展推普活动,与当地村民用普通话交流的形式共同学习十九大精神,分享家乡近年来的变化。不少群众谈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村子里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成绩。普通话是对外沟通的有效工具,对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意义,要在村里大力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26 日陇把镇,我们走进边境线上的陇把镇龙安村,在与当地景颇族群众的交流中了解到: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景颇族作为直过民族之一,近年来党的关怀和扶持使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所到之处大家都真切地感受到习总书记期盼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正在变成现实。在邦湾小学的夜色下,我们的“大青树普通话学习班”也吸引了许多景颇族群众一起学习普通话、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期间,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与村民互动,共话中国梦。
27 日陇把镇,在陇把镇中心小学,我校实践团队与复旦大学支教团队就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志愿者服务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两校青年一致认为习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群团事业的讲话精神是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思想保证,青年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过程涨知识、长才干、增见识,才能够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此次三下乡活动,我校青年大学生深入群众,发挥艺术院校专业优势,以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推普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宣传新思想,学习十九大,共话奔小康。
文字:谢津蕾、朱河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