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深入实施“质量工程”
人文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并启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工作
本报讯(记者 陈仁伟)12月5日,人文学院召开第二次全日制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并启动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点工作。
校党委书记梅新林为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点揭牌。
副校长王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王辉指出,人文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为全校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深入实施“质量工程”开了好头。王辉希望人文学院继续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学术水平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良性互动;继续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继续推进“质量工程”项目“量”的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建设;继续保持规范、严谨的教学传统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管理意识、理念、思路和实践的创新,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校纪委书记张先亮出席闭幕式并讲话。张先亮肯定了近年来人文学院教学工作出台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希望学院广大教职员工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思考教书育人工作,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教学回归到学生主体上去;认真学习新型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基础教育工作实际,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作的开展,齐心协力把教学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人文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作题为《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师范特色努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主题报告。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世界史、中国史、行政等8个小组,围绕领导讲话精神、会议主题报告、专业建设任务书、教学奖励条例等进行了分组讨论,并作了大会交流。
近五年来,人文学院全日制本科教学工作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专业和课程的建设等方面富有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回顾 》》》
一、专业建设成绩显著
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以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建设思路为指导,在老专业的提升以及新专业的开拓上成效显著。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我省首批重点专业,并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此外,学院还创办了“对外汉语”等新专业。在专业内涵建设上,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已有的办学基础,努力突出专业特色,取得了切实成效。
二、教学队伍稳步发展
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以“高层次”、“高质量”为导向,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基本实现了在全校率先提出的“博士化工程”,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此外,学院还建立了五个校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主体专业基本教学团队的优势格局。
三、教学建设积极推进
学院强化课程建设,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并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施,努力推进教法革新,倡导“实、活、新”的教学理念,还组织了以课程教学为基本着力点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如“对话教学”等,富有成效。
四、教学管理日趋规范
学院积极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内容涉及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注重在实践环节上的制度创新。如《“三级论文”写作制度》、《“对话教学”工作意见》等,都是在管理工作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五、特色培育富有成效
学院有意识地培育本科教学特色,“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项目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该项目构建了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了系列教材,摸索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学支撑平台,这是学院全日制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形成了学院本科教学的一个特色。学院还注重教师教育特色的培育,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课程教材的建设、面向基础教育的学术研究等方面来努力经营。
六、人才质量稳中有升
学院培养的学生在整体质量上保持一贯优势,总体看,基础知识扎实,综合实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涌现出一批表现出色的学子。此外,学生创新意识强、科研热情高,每年有近40项学生课题获得校级课题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