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30秒,你能打多少个结?1247名考生参加南医大综合评价录取



  一个托盘,上面粘着一个挂钩,挂钩上挂着一根黑色的线绳,手持线的两段,计时30秒,你可以打出多少个结?
  6月1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综合评价录取面试现场,一个走出考场的考生淡定地说:“7个结,要不是绳子从钩上掉下来了,我还能再多打两个。”
  截止当天下午5点,记者了解到,打结最多的考生打了10个,5到8个结,算是中等偏上。而有些紧张的同学则发挥得弱一些,只能打到2到3个。
  而如果是医生的话,可以打多少个?利用中场休息时间,作为考官的南医老师们,给记者一边解释,一边演示:按照外科结的打法,能够打到近20个左右。
  南京医科大学朱学江副教授说:与前几年综合录取评价的操作夹弹子相比,今年的操作题,更贴近临床医学,考察考生们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有些考生一紧张,手就不停发抖,因而无法打出更多的结。
  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综合评价录取面试操作题是夹弹子。在2014年,南医大的自主招生面试,设置了“穿针引线”的操作考题。“这些操作,是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做医生的潜质。”南医大教务处处长高兴亚说,“心理素质、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这也是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题目本身非常简单,但要看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面试者情绪是否稳定。”
  今年除了这道操作题,还有一道问答题———“现在,医学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科技,新科技的出现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请就医学领域新科技的利弊谈谈你的观点?”考生限时5分钟作答。
  “因为我是学物生的(物理生物),想说说胚胎技术……”、“我想说克隆……”、“我妈妈在高考前检查出有乳腺癌,所以我想说关于靶向治疗……”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但人工智能是绝对代替不了医生的,它们无法像医生一样处理紧急的突发状况。”一位考生在一开始就明确给出他的观点,还有的考生提到:“人工智能或许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
  考生对医学领域的了解大多来自生物课或是影视作品,所以见解大多不太深刻。但也有回答出色的同学:一位考生对于克隆技术颇有研究,技术的主要内容、应用领域、发展前景、伦理矛盾讲得简明扼要,他的回答让考官眼前一亮。
  在考生中,有一对来自张家港的双胞胎姐妹花,姐姐叫龚辰皎,妹妹叫顾辰洁。在考官问到为什么想学医的时候,妹妹顾辰洁说:“我是被医生救回来的,所以我想成为妇产科医生。”原来,顾辰洁出生时只有4斤,而且被羊水呛到了,当时妇产科医生直接用嘴帮她吸出了羊水,救回了她一命。
  还有很多考生都谈到了自己的亲人,因为亲身感受过疾病给家庭带来的影响,看到过家人被疾病折磨的模样。一名考生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家庭的责任,还有社会的责任。”
  据了解,此次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综合评价录取面试,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1247名考生参加了考核,南医大校领导、面试考官、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辅导员以及733位师生志愿者参与了面试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