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让每一个学生健康阳光地成长———国家资助困难学生政策记者见面会实录


     12月12日下午,在教育部举行了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记者见面会。全国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马文华介绍了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的落实情况。全国各地高校在国家资助政策下成长成才的学生代表以及有关工作人员接受了集体采访。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主任王旭明主持了记者见面会。我校学生成才服务中心主任谢宝婷、文学院学生窦山别克、影视学院学生王琼参加了记者见面会。窦山别克、王琼还在现场接受了记者采访。现刊登两位学生接受采访的内容片断。

    王旭明:上海大学是市属学校,他们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突出的做法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就是“三位一体”,通过物质型扶困、经济型扶困和发展型扶困,三招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单单给学生钱,还要在精神上扶持,从将来的发展来扶持,这三招并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请上海大学文学院学生窦山别克、影视学院学生王琼简要介绍一下。
窦山别克:我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从小到大一直受到人们的帮助,我感谢国家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15岁时离开家乡,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来到上海七宝中学新疆班读高中,所有的学费都是靠国家补助的。2006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
    父亲因身体原因,很早就离开了工作岗位,我母亲三年前也得了不治之症,一直卧床不起。去年母亲到上海看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所有的人都在关心我。因为母亲的医疗费很高,所以我大一时就参加了勤工助学,学校成才服务中心为我提供了合适的岗位,在学生成才服务中心贷款部当学生助理,还有市场管理委员,晚上有时到学校附近打杂,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我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记得去年母亲重病到上海医治,在瑞金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当时因为住院费用很高,看病的一万多元都是借人家的,如果住宿治疗,一天二三百块钱,根本不可能。没想到学校的老师在学生住宿区里专门腾出了一个房间,给我父母住了一个月,帮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
    我在不断地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一直在想回报社会,我怀着感恩的心,从现在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志愿者活动,自己要求去采血中心献血等。我也想把爱传递给更需要得到爱的人。
王琼:我学的专业是新闻学,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至少我有一个健康的家庭。我来自江西萍乡农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农民,家里四个小孩,所以负担比较重。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自立的人。我之前有一次经历,在中考时,我学习成绩蛮好,因家里负担太重,而中等师范国家包分配,家里希望我考师范,早点工作。我顺利地考上了师范,在读中师的三年间,我心里还有渴望,要上大学。当时班主任对我很好,觉得我有上大学的潜力,所以三年之后他推荐我到一所中学的补习班,一年后的2005年考上了上海大学。
    当时决定上大学也有一点犹豫,有点盲目乐观的心态,觉得考上了总是有办法解决的。考上大学,家里觉得是难得的大学生,第一年学费东拼西凑,居然也交上了。后来知道学校可以办理助学贷款,我就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当学校了解我的情况后,帮我申请了国家助学金;我还享受到上海市“光彩慈善资金”的资助。学校还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我从大一到大三一直坚持勤工助学,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现在我大三了,感觉读大学后转变很多,收获也很多。我没有做过特别值得令人眼晴一亮的事,我是个比较随性的人,自己的学业没有问题,所以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像志愿者活动,为社区义务活动等等。
    我很感恩,我相信自己能够成才,在不久的将来,无论为家里,还是为帮助过我的人,让他们欣喜地看到我的成长,看到我在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王旭明:今天我们只找了三个地区的学校代表和学生代表,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找来,这正如我们不能走遍每一个地方是一个道理。我们力图说明,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无论有钱、没钱,无论个人命运如何,只要把国家政策落实好,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健康、阳光地成长。
                                             (根据教育部网站报道内容整理) 

 

 

 

 

 

 

 

 

 

 

 

 

 

 

 

 

 

 

 

 

 

 

王旭明:上海大学是市属学校,他们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突出的做法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就是“三位一体”,通过物质型扶困、经济型扶困和发展型扶困,三招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单单给学生钱,还要在精神上扶持,从将来的发展来扶持,这三招并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请上海大学文学院学生窦山别克、影视学院学生王琼简要介绍一下。
窦山别克:我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从小到大一直受到人们的帮助,我感谢国家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15岁时离开家乡,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来到上海七宝中学新疆班读高中,所有的学费都是靠国家补助的。2006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
    我父亲因身体原因,很早就离开了工作岗位,我母亲三年前也得了不治之症,一直卧床不起。去年母亲到上海看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所有的人都在关心我。因为母亲的医疗费很高,所以我大一时就参加了勤工助学,学校成才服务中心为我提供了合适的岗位,在学生成才服务中心贷款部当学生助理,还有市场管理委员,晚上有时到学校附近打杂,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我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记得去年母亲重病到上海医治,在瑞金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当时因为住院费用很高,看病的一万多元都是借人家的,如果住宿治疗,一天二三百块钱,根本不可能。没想到学校的老师在学生住宿区里专门腾出了一个房间,给我父母住了一个月,帮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
    我在不断地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一直在想回报社会,我怀着感恩的心,从现在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志愿者活动,自己要求去采血中心献血等。我也想把爱传递给更需要得到爱的人。
王琼:我学的专业是新闻学,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至少我有一个健康的家庭。我来自江西萍乡农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农民,家里四个小孩,所以负担比较重。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自立的人。我之前有一次经历,在中考时,我学习成绩蛮好,因家里负担太重,而中等师范国家包分配,家里希望我考师范,早点工作。我顺利地考上了师范,在读中师的三年间,我心里还有渴望,要上大学。当时班主任对我很好,觉得我有上大学的潜力,所以三年之后他推荐我到一所中学的补习班,一年后的2005年考上了上海大学。
    当时决定上大学也有一点犹豫,有点盲目乐观的心态,觉得考上了总是有办法解决的。考上大学,家里觉得是难得的大学生,第一年学费东拼西凑,居然也交上了。后来知道学校可以办理助学贷款,我就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当学校了解我的情况后,帮我申请了国家助学金;我还享受到上海市“光彩慈善资金”的资助。学校还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我从大一到大三一直坚持勤工助学,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现在我大三了,感觉读大学后转变很多,收获也很多。我没有做过特别值得令人眼晴一亮的事,我是个比较随性的人,自己的学业没有问题,所以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像志愿者活动,为社区义务活动等等。
    我很感恩,我相信自己能够成才,在不久的将来,无论为家里,还是为帮助过我的人,让他们欣喜地看到我的成长,看到我在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王旭明:今天我们只找了三个地区的学校代表和学生代表,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找来,这正如我们不能走遍每一个地方是一个道理。我们力图说明,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无论有钱、没钱,无论个人命运如何,只要把国家政策落实好,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健康、阳光地成长。
  (根据教育部网站报道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