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学院:真查真改,即知即改见成效
当前,在学校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之际,水土学院党委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和部署,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学院实际,紧扣工作要点,以问题为导向,对思想观念、宗旨意识、责任担当、能力作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体检”,并列出具体整改清单,对查摆出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针对学校4月份对各专业近三年就业率、第一志愿报考率等7项指标通报,水土学院党委书记对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全系职工进行了面对面、心贴心地沟通交流,分析原因,找寻解决问题的措施。4月17日,学院召开班子、教授委员会成员、各专业主任等参加的专题会议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进行专业论证,并得出结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省内最早开设、曾为国家特色专业,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起支撑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几个专业都需要该专业支撑,其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中不可或缺。5月3日,学院到省水利厅、省水文局、省水科院、省海河局等对口业务部门进一步调研。此外,学院通过调整招生批次、增加投资、引进师资、提升办学质量、提高专业影响力等一系列整改措施,2017级水文与水资源专业59个学生仅转出4人,转出率不足7%;该专业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截止到6月6日为84.6%(学校统计),远高于近三年的48%,专业建设水平有了大提升。7月份康涅狄格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来校洽谈,推进本科-硕士国际合作办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国际合作将取得新突破。
认识到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严重匮乏是学院发展的瓶颈。水土学院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针,到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宣介,多措并举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已落实9名博士,培育潜在高层次人才5名。支持骨干教师到知名高校访学1人,基层挂职1人,确定国外访学资格3人,拟企业挂职3人。与北京市水科院等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培养、“海绵城市”等科研合作有了新转机。
水土学院针对科研、教学团队少且分散的问题,制定了科研团队管理办法,水利、土木两大学科各凝练3个方向,组建了科研团队。水利工程方向吸收29名教师、土木工程方向吸收49名教师,入科研团队的教师占比82%,同时整合优化基础好、选课量大的课程,组建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等6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促进了课程系统的优化,开发了教学资源,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承。为进一步提高学术决策能力与水平,克服困难,水土学院还按程序对教授委员会及专业负责人进行了中期调整。
针对以前国家基金申报书质量普遍不高的问题。水土学院充分调动雷廷武、张光辉、卞汉兵、王伟等高水平专家一对一指导,2018年全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雷廷武教授团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国际合作方面,科技部已批准“国际青年科学家项目”,苏丹科技大学阿布巴斯教授即将来学院访学一年。
为提高教师讲课技能,学院邀请了信息学院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的田祥老师为全院教师讲授示范课,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同时举办教师讲课技能比赛、讲课观摩、学生评课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此外,学院积极组建科技创新团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比赛,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引领学风建设上水平,学生到课率、上课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虽然在“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中,水土学院积极作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水土学院各党支部间“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力度不均衡,查找问题不全不准,措施不够精准,学习调研与促进工作存在不合拍等。对此,水土学院将迎难而上,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尽快实现工作全方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