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善谋实干勇担当 攻坚克难创一流 努力谱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
——在上海财经大学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蒋传海

(上接第一版)

持续推进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高峰II理论经济学第一阶段绩效评价“良好”,高峰IV应用经济学启动建设。学位授权点申报取得突破,学校获批增列哲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哲学、数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探索推进商学院与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重组工作方案。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经济学与商学跻身U.S.News学科排行全球前200,会计与金融、经济与计量首次进入QS学科排行全球前150

(三)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推进3*3”卓越财经人才模式创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校党委书记为新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开展千村调查十周年系列活动,深化实践育人成效。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持续丰富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坚持研究生教育六大计划,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推动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校19项成果荣获2017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创新创业教育捷报频传,获得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扎实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前三期累计百名学生参加,首期学生已分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IFC等国际组织实习。

(四)科研水平实现新突破

坚持顶天立地科研方针,持续鼓励“中国问题、国际范式”高水平研究。2017年获国家级项目资助70项,创历史新高。9项课题获财政部2018年部省共建联合研究课题立项,中标数再次位列各高校首位。科研评奖成绩喜人,7项成果获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13项成果获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2项成果获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创设“学者·学问·学派”论坛,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以“两个行动计划”为抓手,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决策咨询工作成效明显《财政法》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人大代表议案并被正式受理有望今年列入立法程序。2017年报送专家建议142期,其中33篇获得国家、上海市重要领导批示或被内刊收录。

(五)师资队伍焕发新活力

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并重,探索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探索建立教师思政建设长效机制。完成教学科研人员、非教学科研人员聘期考核与岗位聘用工作。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英贤学者”选聘管理办法、校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工作实施办法等,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制度体系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2017年以来新增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25人,会计学院靳庆鲁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六)合作交流呈现新气象

深入实施Global SUFE战略,国际化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学校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12所大学与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强海外交流学习平台建设,实现为47%的在校本科生提供境外学习、实习机会的目标。开设暑期国际课程62门次,聘请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1641人次参加学习,较去年上涨36%。“经济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先后入选国家级引智项目“111计划”。通过AACSB商学国际认证和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合作发展工作蓬勃开展,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覆盖国内、链接国际的全球化校友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各类校友分会组织已达77个。依托“春晖大讲堂”“校董论坛”等,搭建起在校师生与校友校董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积极筹措资金助力学校发展,2017年基金会实际到账募资金额达8617.94万元。我校基金会获评5A级上海市社会组织,成为上海市高校中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一次性获评5A的高校教育基金会。

(七)内部治理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治理体系,以规范内部管理为切入口,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完善学术治理结构,开展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学术委员会章程及专门委员会规程修订工作。全面启动“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校内议事协调机构、规章制度清理等专项任务。持之以恒抓好校院两级内部控制建设,完成对51家二级单位的内控制度和经济业务流程的梳理评价。学校财务管理再次获得教育部A档评价(共20所)。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坚持不懈推进国有资产专项检查整改,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上取得显著进展

(八)条件保障再上新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实施2017年服务师生实事项目,完成国定路校区快递中心升级改造,解决师生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等。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主校区体育馆、国定路学生艺术中心等场馆相继投入使用。学生生活园区环境持续改善,实现学生宿舍钢窗改造全覆盖,完成中山北一路校区餐厅改造等。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系统(二期)、招标管理系统和餐饮供应链系统等上线运行,圆满完成十九大等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打造专业化校园安保队伍,切实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九)事业发展翻开新篇章

“学术·人文·公益”为特色,成功举办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大学校长论坛、“匡时礼赞”文艺晚会等百年校庆系列活动,基本完成“八大工程”。我校百年校庆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上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学校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同志还亲临学校视察指导,让全体师生员工倍受鼓舞。校庆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上财人爱校荣校的热情空前高涨,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十)文化建设结出新硕果

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创作添景、修史建馆,深度挖掘上财文化内涵,形成一大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为学校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有效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具体包括:建成国内首家商学博物馆,改扩建校史馆;编撰《上海财经大学志(1917-2017)》和《图说上财》,创作校歌、《上财赋》和《办学铭》,树立郭秉文雕像、姚耐院长题字石、复建老校门等校园文化景观,评选首届杰出校友和“郭秉文奖”等。20184月学校圆满承办全国第五届大艺展器乐专场活动,学生民乐团和合唱团双双荣获本届大艺展一等奖。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学校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各项事业蓬勃向上,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绩。这是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向、砥砺奋进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天的上财,已经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面向未来,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学校所面临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

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新时代高等教育肩负着新使命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七大战略之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进行,中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经济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外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所有这些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习总书记深刻论述的那样,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我们已建起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支撑起世界第二经济体。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并开始冲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方阵,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同频共振。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力和底气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今后工作将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

另一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新百年学校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当前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及“双一流”建设的实施,都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从学校的发展阶段来看,今天的上财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主干优势学科进入国际一流、国内高水平行列,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初步建立。这些为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相比,与国内外先进高校相比,与广大师生员工、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人才培养尚未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师资队伍与世界一流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资源获取能力和内部治理水平还有不少提升空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加速,高等教育的全球范围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高层次人才、优质生源的争夺愈发白热化,这都对学校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抓住机遇、积极用好机遇,以时不我待争创一流的决心和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信心,全力推动学校发展实现跨越

三、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暨复校40周年,也是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8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优化结构为基调,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突出质量导向,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推动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奋力开创学校新百年事业发展新局面!此外继续坚持“办特色、上水平” 的主线基础上学校还明确提出了2018年三项重点任务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全面加强依法治校。

根据年初公布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我校“双一流”建设基本思路: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重点建设、整体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已明确“经济学与商学”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口径,涵盖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四个主干学科,通过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推进一流社会服务、推动一流文化传承、汇聚一流师资队伍和开拓一流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到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学科。

可以说,学校“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已经完成规划蓝图已经绘就,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是要做好“施工图”的深化设计,并切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因此,做好今年工作,需要我们围绕中心、紧贴实际,善谋实干、攻坚克难,真正将勇于担当精神体现在学校改革实践中,将争创一流的意识融入到各项日常工作中为此,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任务:

(一)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一流党建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学校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三大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带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

谋划推进学校新一轮(2018-2025年)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召开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会议,围绕第四轮学科评估总结、新一轮学科布局、新工科专业建设和学部制改革等重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认真落实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的各项任务。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总结和调整工作。做好新发展学科培育、新增学科点建设,以及现有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培养一流人才

全力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迎评促建工作,召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总结会,谋划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研究生综合教育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科研生力军作用。成立案例研究中心。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做好留学生宿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办公场所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统筹规划,确保国际教育学院新校区搬迁工作安全平稳有序。

(四)以顶天立地为目标,努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和提供一流社会服务

实施和布局ESI攻坚工程,着力提升高水平论文被引次数。做好各类纵向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结题验收等各项工作,国家级课题力争与去年持平。认真实施2018版“两个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多元化成果要报报送渠道,提升决策咨询成效。加强学术治理,完成第七届学校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做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上海市社科奖的组织申报工作,力争取得突破。

(五)以深化改革动力,积极汇聚一流师资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加大一流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常规人才引进结构,深入实施“1351人才工程”,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取得新突破。探索建立教职工薪酬正常调整机制,研究形成学校薪酬体系分析报告和改革方案。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六)以依法治校为抓手,加快推进一流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以创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为契机,探索建立依法治校长效机制,扎实推进规章制度清理和立改废工作,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议,全面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持续完善校院两级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排查管理制度对风险点的覆盖情况,切实堵塞制度漏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进一步完善领导支持、人人参与的合作发展工作机制,努力为学校事业发展争取更多资源。

(七)以改善民生为宗旨,合力营造一流的育人氛围

认真落实2018年服务师生实事项目,大力推进“教工之家”建设。完成主校区科研实验中心、武川校区实验楼等重点基建项目建设。研究制定新一轮学校资源使用方案,修订各类公有用房使用标准及资源管理制度。试行《上海财经大学独立楼宇物业配置管理办法》,实施新建场馆物业两级管理模式。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一流的财经教育新时代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也是所有上财人共同的梦想和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起来紧握历史的接力棒,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工作斗志,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双代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