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念好早、多、严“三字诀”,促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多元发展,两年内先后有95名大学生村官得到转岗分流。
“早”研判,不断完善职业规划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摸清大学生村官的性格特点、能力特长、就业意愿,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发展意向,在此基础上综合大学生村官各方面的情况,精准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到一人一台账、一人一方案。同时为每名“老村官”聘请一名镇领导作为职业规划导师,深入细致做好思想引导。做好分流预案,提前与即将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谈话,帮助其掌握转岗分流的政策规定,与镇党委、园区协商村干部和企业岗位进行保底安置等,提前做好来年“老村官”的转岗分流预案。
“多”倾斜,拓宽大学生村官流动渠道。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通过“调研走访+专家指导+挂职锻炼+提升学习”的培养模式,努力将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推选到领导岗位。全区先后共有29名大学生村官走上村(社区)“两委”正职,6名大学生村官被列为副科级后备干部,9名大学生村官提拔进入镇领导班子。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规划,将大学生村官分为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农村后备干部、自主创业等类型培养,制定相应的轮岗锻炼计划。争取编制计划倾斜。每年编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计划时,拿出一定岗位面向大学生村官招录;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大学生村官争取岗位机会,荷兰花海管委会、农村商业银行、沿海开发集团公司等单位先后拿出28个岗位用于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
“严”管理,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下发《关于进一步严肃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律的通知》,通过电话抽查、走访督查、问卷调查等形式,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在岗在位情况,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在评优评先、选调生推荐、面向大学生村官招录中,对长期不在岗、不作为的采取一票否决。加强岗位培训,每年初将大学生村官培训计划纳入全区人才培养计划,先后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中组部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省大学生村官“两学一做”系列培训班等,有效提升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