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吾师牟少帅
美丽的校园,忙碌的学习,耶鲁真的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求学圣地,生活平静而充实。可是哈工大6年的那一幕幕总是不时地浮现在脑海,尤其是与两位恩师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眼前。
篇一:大气得让人佩服,细腻得让人感动如果你起得够早的话,你肯定会遇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正跑步去江边,几十年如一日;如果你经常去科学园的话,你肯定会看到一个拎着旧公文包,穿着千层底的老教授正健步而行,不时地有同学和老师与他打招呼;如果你参加硕士生中期答辩正被老师问得很紧张,你也肯定会发现台下有个和蔼的评委正在用眼神鼓励你,甚至为你说上几句赞赏的话。当时你肯定会觉得既羞愧又感激,也肯定会下定决心在结业答辩之前把研究做好。
也许,你会问,这个好心的老头儿是谁?他就是我的导师强文义教授,一位每当回忆起来就能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大师。
记得硕士入学第一天,实验室开会,强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对老师对实验室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对你们的发展有利,咱们实验室就一定支持!那不是开玩笑,更不是客套,而是一个老师对学生认真的承诺!
在得知我有志于出国时,强老师把我推荐给在控制理论研究上很突出的年轻老师高会军来指导。为了帮助我申请斯坦福,强老师还带着我去拜访蔡鹤皋院士。那天早晨,天气很冷,看着那个在寒风中前行的背影,心中有种酸酸的暖暖的感觉。老师已经70多岁了,可是为了学生,依旧在忙碌着,发如雪,心却如火。我暗自发誓一定要申请成功!可惜事与愿违,那一次申请:惨败。几个名校申请全军覆没,我对自己感到空前的失望,认为自己太笨了,不是出国的料。可是强老师说:“你有那股干劲,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他劝我踏踏实实地从研究上做起,做出点成绩来,不要总是觉得考试分数好就什么都能成功。
强老师不仅在学业上支持我们,而且在生活上对我们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次,我感冒了,正在校医院打针,强老师打过电话来提醒我:多吃蒜、多喝热水、多休息。中午他把我拉到家里,给我煮了面条。望着那热气腾腾的面,我深为强老师那颗关爱学生的心深深感动!强老师还拿出了朋友给他带的药,他说这药很有效,要我拿着,以后感冒了就吃几片。也许这些事情会在小学的作文书中经常看到,可是现实中,我就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
在经济上,强老师也经常帮助我们。我们买书可以找实验室报销。在去香港作了两个月的助研后,强老师也给了我一些补助。强老师总是说科研项目的钱,就是给学生做科研用的,就应该多花在学生身上。可是强老师自己,为了减少项目的开支,他都尽量少出差开会。即使在外,他也很少打车。他说项目的钱不是他自己的,是做项目研究用的,是大家的,不应该花在自己打车上。这一点,自己很羞愧,因为记得去香港和路过深圳的时候,由于不太熟悉路,自己总是为了方便去打车。另外,强老师生活很俭朴,强老师用的那把雨伞是几十年前去日本访问的时候买的,一直都没有换过。但对待我们,强老师很舍得花钱,经常带我们去吃饭,去爬山,去太阳岛、植物园玩,让实验室每一个人都感到这个实验室家一般的温馨。
由于暑假要参加耶鲁在北外的英语培训,我没来得及参加毕业典礼就要离开。那天早晨,强老师打电话说来送我,依旧是那一身黑色的衣裤、旧的公文包、千层底的鞋……后来,我发现自己包里多了1000美元和1200元人民币,强老师说:买去美国的机票也许用得着,另外在北京培训一个月肯定要花一些钱的。这些都是他平时积攒的工资啊,自己生活那么简朴,而对学生,却关心如此!
火车开动了,泪水模糊了双眼,强老师的临别赠言又响在耳旁:不要怕,不后悔,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
篇二:热心负责,时刻为学生着想网上有很多关于高会军老师的介绍和采访,他拼搏进取的艰辛历程和科研上的丰硕成绩让很多人佩服。作为他的学生,我亲身体会到了他那份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一切为学生着想的苦心!
高老师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从2005年底认识高老师开始,他就把我推荐给他认识的国外教授。那个时候他正在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我们仅仅发过几次邮件,连面都没有见过。后来他解释说,因为我是一名哈工大学生,成绩还不错,而他是一名哈工大的老师,为学校的学生多做点事情是应该的。为了圆一名哈工大学生的出国梦,他先后向香港大学林参、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陈同文、英国格拉摩根大学的石碰、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的王子东、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伯恩斯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阿伽瓦6位教授推荐我,并尽力创造机会让我跟他们认识。每次邀请他们来哈工大做讲座,高老师总是会叫上我去跟他们交流,其中有两次还让我负责接待。尽管申请出国屡屡碰壁,高老师依旧是一次次鼓励我打起精神,不要放弃。2007年底,他为了让我在研究上更进一步,把我推荐到香港大学作助研,这次经历也成了我后来叩开耶鲁大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国外名校很重视这种助研的工作经历。
高老师是一个对学生很负责任的人。2007年初开始跟着高老师做研究的时候,他还在加拿大,我们就在网上讨论。由于时差的缘故,他常常是白天做研究,晚上甚至从下午就开始和我们几个学生讨论,一般每天都要讨论到凌晨1点多。他常常说,因为自己在加拿大做博士后,没办法直接指导学生,觉得更应该多花时间在与学生交流上。
有一次,因为一个问题,我们讨论到凌晨3点多,他说太累了,得回去休息了,明天再讨论吧。可是不一会,他突然又上线说,可能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原来问题没有解决,他一直放不下,即使躺在床上,也一直在想。就是他这种对科研的执著和对学生的负责深深感染了大家,让我们觉得虽然他人不在身边,却与我们一起拼搏和努力。
高老师也是一个时刻为学生着想的人。现在他的实验室刚刚起步,正是需要留学生作项目发展的时期,可是他却把自己的许多学生都送出国上学,在近两年内就有去南加州大学的赵宇、圣母大学的童震、密歇根大学的杨学博、弗尼吉亚大学的秦家虎,去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的赵燕、孟祥宇,去英国格拉摩根大学的杨荣妮,去香港大学的冯志光,香港城市大学的张长柱,以及拿到华盛顿大学生路易斯分校全奖的费中阳等十几位。有一次我和他开玩笑说:“你把学生都送出去上学,谁来帮你做项目啊?”他笑着说:“他们都是好学生,我也舍不得呀,不过,他们都想出国上学,帮他们完成心愿,也是老师的责任。而且让更多的哈工大学生走出去,才能让外界更加了解哈工大,相信哈工大的学生一定能在外给母校争光!”
我想,哈工大之所以能培养出一批批“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学生,正是因为哈工大有一批批这样一切为学生着想的老师们。 看到今日哈工大荣耀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在幕后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感谢哈工大这些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