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校园里的歌声





  每逢周五上午,东塘校区办公楼五楼便会不时传来阵阵悠扬歌声,这是学校退休职工练习唱歌。他们坚持这项歌唱活动已有几年时间了,并且队伍越来越发展壮大,显得一派生机勃勃。
  刚开展唱歌活动的时候,离退体处小左老师往家里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参加,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表示愿意参加。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孩提的时候,跟教书的母亲学过儿歌,在小学,中学是唱歌的积极分子,读大学又是合唱团的成员。年青时,工作之余,小曲、歌声不离口,遇有知名歌唱家来长沙演出,不惜花钱、花时间前往观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觉得自己年岁大了,嗓子也没有以前好了,担心唱不好,便渐渐疏远了这个爱好。我记得卡拉OK刚盛行的时候,热心的朋友动员我参加歌唱活动,展示一下歌喉,我总是有点胆怯,不敢唱,有时别人拿着话筒、点歌单给我也不敢唱,常有想唱、怕唱、不敢唱的感觉,这样一场下来,我就成了有如篮球场上的板凳队员,只能做歌厅里的欣赏者了。
  唱歌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它不仅使听歌者获得听觉上的美感,还能增加唱歌者的肺活量,促进身心健康。基于这个认识,同时本着自己的喜爱,经过认真斟酌之后,我增添了勇气,毅然报名并积极参加学校歌唱活动。每个星期五(现改为周二)早上匆匆起床,洗漱、吃完早点后,按时赶去五楼训练地点。大家在老师带领下,进行伸腿、弯腰等热身活动。之后,老师弹奏钢琴,学员们就呵呀、呵呀地认真练起来。我们先后有三位教唱老师,一位男士二位女士,他们都教得很好,感情投入,方式活泼生动。老师们教了我们不少歌曲,有优美动听的老歌名曲,有具有时代气息的流行歌曲;风格也是多样,有婉转缠绵的,有高亢激昂的,还有带戏曲韵味的。在练歌的时候,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歌唱水平,还不时地教唱一首歌曲后,要我们男、女学员,前、后排学员分别练唱。男学员只有五、六位,而一直坚持下来的又只有骆志华、傅新道、常自立和我四人,在人少、识谱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我们只好怀着鸭子上架的心情,硬着头皮、放开嗓子唱了。这是一种困境,却又是锻炼、提高的绝好机会,居然也受到老师和女同胞的鼓掌欢迎。
  开展唱歌活动,不能不提到杨运辉、陈晓玲两位老师的功劳。数年来,我们所学的几十首歌曲,都是他们从浩瀚的歌海中搜集翻印出来的,要查歌,要打印校对,然后一份一份发给每一位歌唱学员。如果遇有老师因故不能前来上课,须改动时间,还要及时通知学员,其工作量不谓不烦杂。他们还成功组织了多次卡拉OK活动,大小事情所有程序一概包办。还有张俊明老师,自从开展唱歌活动以来即主动担起了烧水送水的任务,保证了全体歌唱队员的供水。他们热心为集体为同志服务的无私精神,值得我们赞誉。
  退休教职工开展歌唱活动,让优美的歌声飞扬、缭绕在校园上空,与离退休职工开展的门球、钓鱼、集邮等活动一起,构成了一幅校园文明建设的美丽图画。我们祝愿这幅图画今后越来越美,越来越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