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人口变动酿就“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榆林向来就是胡汉杂居、交汇、同化的多民族融合地区。也是在反复拉锯式的征战中多维化强制性文化传播的地区。战争是经济、政治的继续和延长,也是极痛苦的文化传播方式。
  由于榆林地处边关,所以成为军事要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筑长城以拒匈奴,就是中国最大的军事工程;修直道以驰援前线,就是军事后勤供给的保障系统,烽火台和驿站塘铺,又是军政信息交通传驿媒介。有史以来,烽火连天,杀声震地。西周时期,周人和匈奴族的一支猃狁在这里就发生过4次大战。《诗经》里就有关于周人和匈奴先民猃狁作战的诗句:“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不居,猃狁之故。”这是榆林地区长城一线华夏先民分支之间兵事纠葛最早的文字记载。秦代,白狄、赤狄和戎族之间在这里征战不断,秦末建立了狄国。汉代,中央王朝和匈奴之间征战与和亲交替,又迁新缰和田的龟兹人于长城脚下。晋代,西北许多少数民族内迁,“杂胡”源源入塞者凡二十余万,这里成为汉、匈杂居之地,出现过一段“四夷宾服凑集”、“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在较为缓和的气氛中,各族文化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生产的局面。不久又有了“五胡乱华”的动荡。其后几年中,铁弗族的赫连勃勃在这里的统万城建立过夏国,元昊曾称帝号大夏。其间的西夏则既一面接受契丹 “辽”的封号,又一面称臣北宋。蒙族的成吉思汗由北向南长驱直入,建立全国性的元朝统治。“金鼓军马声犹闻,山河尽赤血染红”,“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就是各民族征战杀伐的真实写照。
  榆林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自黄帝时的炎黄两氏族联盟通婚始,夏、商、周时以及以后,民族迁徙异常频繁。在流迁方向上,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亦有内地汉族的外移;在迁徙方式上,有通过征服、和亲、流放、“徙民实边”、戍边军人和筑墙劳工滞留等急剧的强迫性、半强迫性的政治、军事原因,也有和平时期作为谋生手段的下层人民无奈的自觉迁徙。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自战国始,迄于明代,先后有猃狁、龟兹、突厥、大戎、小戎、之戎、胸衍戎、山戎(即稽胡匈奴)、白狄匈奴、赤狄匈奴、屠格匈奴、铁弗匈奴、南匈奴、北匈奴、拓拔羌、折掘羌、野利羌、烧当羌、党项羌、慕容羌、宇文羌,吐谷浑羌以及鲜卑、羯、氐等几十个少数民族各支系内迁长城以南的榆林地面,并无缘无故地“消逝”,实则融入汉民族中。总结起来,有下列几种迁徙流动方式:
  一是军事征服汉化。最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北朝十六国各民族的相互征服掳掠。
  二是政治改革汉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魏孝文帝自上而下推行的“衣从汉服,改姓汉姓”和学说汉语、汉鲜通婚等一系列举措;汉代和明代的“徙民实边”政策以及各朝各代的“和亲”、流放,都是以行政行为推行民族汉化。
  三是“走西口”、“下老山”的人口机械流动。
  四是和平融入。最典型的是稽胡在榆林和黄河对岸的山西离石一带落户,并自觉自愿地融入汉族中,从而脱离了奴隶社会,和平进入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多次的经常不断地多民族人种融合,形成了现代的榆林人,即《魏书》上所说的“杂类”。
  这种多民族融合成份在姓氏中有明确的反映。姓氏上面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往往是难以改变的。如今,榆林人中的有些少数民族姓氏还比较容易识别,如呼延、赫连、宇文、慕容、尉迟等。还有常见姓氏,如薛、侯、慕、费、折、艾、白、米、康、石、兰等。这些单姓尽管已和汉族姓氏没有什么区别,但只要考诸史籍,稍加分辨,仍能追溯其来龙去脉。《魏书·官氏志》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中有一项,就是令鲜卑人改称汉姓:拓跋氏改姓元,叱干氏改姓薛,费连氏改姓费,若干氏改姓苟,口引氏改姓侯,去斤氏改姓艾,贺赖氏改姓何等等。匈奴在迁入内地后,贺赖氏改姓贺,独孤氏改姓刘,须卜氏改姓卜,丘林氏改姓丘或林。这种人种上融合的结果是,以优生优势形成了以“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为标志的体质优势和智慧优势的榆林人;体魄强健、吃苦耐劳、聪颖灵秀的榆林人。
  总之,各少数民族经过或则征战杀伐,或则友好共存,经过“走西口”、“徙民实边”等人口的机械流动和像北朝十六国军事征伐汉化的人口强迫性流动,“番汉杂居”,以及像稽胡那样在陕北“落户”及至隋唐之后的全面“消逝”,又是和平融入的汉化典型。这种民族融合酿就了边塞人大体轮廓:额部平宽,眉浓细而黑长,眼睑薄而饱满,太阳穴丰而颧骨隐,唇薄而棱角分明,齿白碎而齐整。基于这样的头部形体,从而形成了榆林人对于形体美的审美标准。用本土方言形容,就是“板采采”、“条飒”、“毛眼眼”。“板采采”即是身板结实而不臃肿,此种类型的人,颇有蒙古人的印痕;“条飒”是丰满中见其颀长;“毛眼眼”不单指双眼皮或“重焦大花眼”,而是整个表情和肢体语言映射出来的善良、单纯、质朴的气质。
  为了求得一个确切的数字。笔者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对某高校平均年龄 22周岁,又都是陕北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作了调查。75名男生平均身高 171.07厘米,胸围 88厘米,体重 61公斤;47名女生平均身高 159.4厘米,胸围 81厘米,体重 51公斤。基本符合世界通行的健康人的身高和体重的合理比例。其身高和体重还略高于全国此年龄段的平均数。同时按惯例,人们通行的计算办法,身高的厘米数减去 100,所剩之数变成体重的公斤,正负在 10公斤的范围之内,都属正常的健康体魄。如此算来,男生和女生的体重正常恰在其下限。这又说明,在富贵病、肥胖症困扰人们的今天,这些青年的体重更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由这种融合的人创造的以长城为纽带的边塞文化具有了多民族融合的性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文化,又丰富了这种文化的内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元素,为民间风俗文化旅游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