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长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四面青山怀抱,气候四季分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平淡而安详。小时候的记忆里,她就像一个吃着粗茶淡饭但充满着宽容慈祥的农妇,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依恋。也许只有过年的时候,她才会因喜庆而显得热烈。杀鸡的杀鸡、宰猪的宰猪,家家户户都忙着备置年货,忙着走亲访友。也许是为了让团圆夜过得更加丰盛些,也许是为了补补一年以来辛勤劳作的身体,家家户户总是在快过年的时候,派人到远在五六十公里外的镇里去买点乌贼干、虾皮、瓯柑和一大包盐之类的货品。从凌晨出发,翻山越岭,快到中午的时候,到达镇里,一家家地挑选货品。肚子饿了,就到大榕树下的面店吃碗面,或真舍不得那一元钱,那就掏出自己随身带来的包子嚼几口应付过去。如果脚程快,晚上7点就能到家了。望着爸爸或妈妈挑回来的两大筐东西,总是让我们一帮兄弟姐妹们幸福得不得了,这个拿着闻闻那个捏着瞧瞧。这个时候满脸疲惫的爸爸妈妈也总是会看着我们,露出会心的微笑。
上学的时候,村里终于有了第一辆“斗车”,三个轮的,有点像拖拉机的改装版,只不过是前面两个轮变成了一个轮,拖拉机的车斗上裹了一层篷布。那时候的斗车,在我们的眼里,就是很现代的东西了。至少去镇里的时候,也可以坐着它去了,尽管下雨的时候,雨丝从篷布的连接处总是能钻进来,直让人瑟瑟发抖,但时间的缩短,似乎也无形中减轻了臀部被颠得发疼的痛苦了。也正是这时候起,村里有了难得一见的海鲜。商家开着斗车将用冰块冷冻的子梅鱼沿着泥水路挨村叫卖,其实往往不用商家吆喝,只要车子一停下来,子梅鱼就会被一抢而空。直到现在,我们仍能记得子梅鱼那如此新鲜的滋味。
就在斗车的嗒嗒声和子梅鱼稀罕的吆喝声中,读完了中学,并顺利考上了大学。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村里的柏油路也已经修好了,而且还有了小型的面包车。坐在小型的面包车里,呼吸着清新的野外空气,感受着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稳步爬升的感觉,再望着远处巍峨雄壮的群山,心中的那份激情便开始澎湃起来了。记得这个时候,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了,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原来他们都到城里去打拼去了。村里也开始盖新房子了,并且几乎家家都有了黑白电视机。虽然再也见不到十几个人围在一台电视机前的热闹了,可围绕着村子一转,总是会听到电视里传出来的声音。村子与外界的距离似乎因为电视,被急剧地缩短了,孩子们也终于知道镇外面的奇妙世界了。
大学毕业了,留在了城里工作。听母亲说,村里现在几乎人人都盖了新房子,富有的还买了私家车,而且个别城里人还在村里买了地建了别墅,听说还要再修一条公路直接到蕃薯种植区呢。终于压抑不住思念和好奇,国庆前回了一趟老家。开着车沿着公路前行,新房子便不断映入眼帘。路边休息闲聊的叔叔伯伯们见到我们的到来,便不断地和我们打着招呼。我正奇怪着,如此好的天气,如此好的季节,为什么一向勤劳的叔叔伯伯们竟然没去劳作呢。偷偷地一问才知道,原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现在年龄大了,自然也就安心养老了。告别了叔叔伯伯的热情,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看着从自家门前延伸到蕃薯种植区的公路,看着相邻房子外的有线电视线路,心中一顿感慨:原来远在偏僻的村子竟然也发生了如此变化。沿着村子转了一圈,赫然发现村子里竟然还有了驾驶训练场。望着训练场里新手认真驾驶的模样,心中的激情终于澎湃爆发,真想大声呼喊:这就是我的家乡啊!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到城里后,再也没有了去之前因为有感时间的流逝而带来的淡淡惆怅,而是充满了激情和心欢。也许成长的岁月会让我们的记忆更加的遥远,但也正是这不断遥远的记忆,才让我们的现实显得如此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