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随梦向春风———写在《杨叔子槛外诗文选》出版之际
散发着书卷之香,展示着诗人风骨,流淌着真挚情感的《杨叔子槛外诗文选》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杨叔子,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获得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的理工科奇才,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诗词功底。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许正因为这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助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他曾引用法国人雅克·马利坦的话指出:诗性思维是“创造性的直觉”与“诗性经验”的结合,即在经验和想象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直接把握。他强烈地感受到:诗有着立德、启智、健心、育美、燃情、创新之功力。诗有利于发展人的直觉、灵感、顿悟、形象思维这些原创性的思维。他最近还有一句很富内涵的诗:“国魂凝处是诗魂”。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倡导让诗词进校园。
也许是深受孔夫子“不学诗,无以言”的影响,杨叔子从小在父亲的直接口授下,就熟读唐诗三百首。几十年来,他十分喜爱中国传统诗词,并创作了近千首诗词。但他却低调地说自己只是一个诗词的爱好者、槛外人、门外汉。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使是槛外人,作为理工科学者的杨叔子,其诗词之功也常常令人赞叹不已。王文英教授就有诗曰:“宏文远播石惊天,首倡歌吟入校园。今古才人两叔子,骚坛学苑仰君贤。”著名的老一辈革命家、作家李锐同志也赠诗道:“院士才华众望孚,诗词科学见功夫。古今中外家珍数,电脑机心现代儒。”
2008年9月,杨叔子的众多学生在庆贺恩师生日时,提出要将老师的诗词结集出版,他本人却不愿意,说怕“误人”。结果是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他才勉强同意。并在一年的时间里,亲自一首一首甄选,经过反复推敲,撷取了1978年至2008年写的200首诗词,以及关于诗教的7篇文章,斟酌成集,取名《杨叔子槛外诗文选》。槛外之意,也就是他坚持自己是诗词的槛外人,以此提醒读者注意,他还是怕“误人子弟”。
“情”是杨叔子诗词中的灵魂。“无情未必真豪杰”。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不仅有高度的智慧,而且有与高度智慧密切相关的、极为丰富和复杂的情感。无情不是美,无美难达情。他深深体会到,诗是以一种最精练、最美好、最富有高品位情感内涵的语言来表达人生感悟与人生哲理的。他的诗词中多处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对学校、对师生、对家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热爱之情和赞美之情。
他在《五律·赶写回国用讲稿》中写到:“他乡情纵厚,报国爱无涯。”在另一首《五律·国庆夜感怀》中挥毫:“江南秋夜美,鹤翥引诗情。”在《踏莎行·赏所培蝴蝶兰》中诉说着:“人生自是有情痴,心泉汩汩何曾误?”在给夫人徐辉碧教授赴美访问时的一首七绝中更是放歌:“多情总是爱倾心,三十年来爱更深。”虽然已经七十有六,杨叔子却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永远朝气勃勃。这是因为他心中有诗、有情!
犹是童心逐日飞,诗情随梦向春风。让我们通过这本槛外诗文选来细细品味这位出生于江西,成长于湖北,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才子,这位性情中人、永远的诗人———杨叔子。
(本文转自 《光明日报》12月28日第12版,略有删改。作者系出版社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