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险远奇观 就在脚下
———邵忠国自述穷游不舍的秘密


  缘 起有远游的打算大概可以追溯到儿童时代。八岁丧父以后,每当受气委屈时,我就用远游的幻想来逃避现实。1982年第二次参加高考,听说报名毕业后去西藏服务可以加分,便义无反顾地填了志愿。20多年前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孤独夜晚,当独自一人对付漫漫长夜时,经常会看地图幻想。1986年至1993年在藏工作,只要有机会就到处跑。七年在藏工作期间五次参加雪顿节展佛盛典;休假可以坐飞机却甘愿坐汽车绕道青海转火车;无论是暴乱还是中印边境出现紧张局面,我都会背着相机去晃一晃。
  1993年调离西藏,1999年春天开始为怀念西藏失眠,终获家人理解重游了一趟高原故里;2001年,与画家杨飞合作,展开了一次长达86天的骑行摩托车的环西藏旅行。2007年8月自驾越野车去了一次;2009年又借口还有新藏和滇藏线没走,再次大环游。23年,援藏7年,四次专程创作,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穷游西藏的目的,但在藏旅程已超4万公里,西藏72个县到过62个,完成了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五条西藏与外界陆路交通的旅行。
  穷游的苦与乐“穷游”于我有两层含义:一是游遍;二是不依赖外在的物质条件展开游历。
  因为要不断添置设备,作为大学教师的我,用于西藏四次游历的花费简直到了寒碜的地步。以2001年的环藏游为例:行程14000公里,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喜马拉雅山、藏北无人区,两个人86天的食宿费用不足8000元,其中住宿费用不足2000元。这种花费仅相当于路上遇到的一对夫妻从拉萨到珠峰大本营的旅行费用。旅行中体能消耗很大,餐饮费用是不能省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节省住宿费用,睡最便宜的旅店。而西藏的昼夜温差又大,夜间风大,户外宿营几乎不可能,便宜的结果是忍受寒冷和卫生状况的不适。在藏北无人区边上的班戈县时,因为招待所有炉子能烤火都让我们记挂了一路。今年,我的同伴经常会嫌住宿条件不好,而我却绝大部分时候都睡车上,68天的时间住宿费用不到1000元。
  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既然条件不成熟为什么还要勉力为之?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时间等不起———等时机都成熟了,恐怕人也老了,也跑不动了。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很多人听说旅程最短都是1个多月,甚至长达3个月,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对于辽阔的西部来说,这种行程安排几近疯狂。不管是骑行摩托车还是驾驶越野车,每次旅行中都有过连续行驶16个小时以上的经历。其间完全休整的时间远远低于1/7,往往连1/15都不到,以至于一旦停下来休整时,睡到下午都起不了床。
  搞风光摄影,讲究光线和角度。早晚的光线富于变化,是拍摄的良机;西藏地域辽阔,空气洁净,登高可以望远,于是爬山就是基本科目了。每到一处,不仅要起早贪黑,还要负重爬山涉水,经常忍冻挨饿。记得有次和女儿通电话,她问我好玩不?我一下就情绪失控了:你怎么能说我在玩呢?下一次你跟我一起来哪?后来女儿理解地说:我想你一定是压抑太久了,不然不会对着电话那样大声地吼的。涉 险旅行中的危险也是如影随形的。2001年骑行摩托车环藏旅行时,出发的第十天在青海省格尔木市附近摔倒,造成肋骨骨折,在没有任何医治的情况下带着伤病走完全程;2007年在亚东县遭遇山体滑坡;2009年的新藏(新疆———西藏阿里地区)线进、滇藏(云南———西藏林芝地区)线出的旅行中,在西藏山南地区的加查县和林芝地区的墨脱县两次翻车涉险。
  认为我等潇洒也好,神经也罢,个中甘苦只有亲历者自己知道。
  冷静下来也总结了一下,之所以会多次遭遇险情,与自己的个性是有很大关系的:每次涉险都是过分勉力为之的结果。以前不觉得,这次一周内两次翻车才意识到:如果不是车翻了,哪里停得下来呢?!特别是第二次翻车,明明车子连续跑了一万多公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第一次翻了后因缺乏配件而未完全修好,却横下心去闯墨脱;到了18K(墨脱的地名是以波密到墨脱的公里数来命名的),发现刹车不灵了,还以“进亦难退亦难”为自我安慰继续前行。凭良心说,翻车已属上苍眷顾,不死已是福大命大。
  拿得起放不下反思的结果也非常尴尬:换好车子再去非自己能力所及;选择放弃无异于选择自裁。思来想去很快就得出结论:还是骑摩托车去巡游。
  俗话说:奇异风光常处险远。所幸的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所看到的风景是那么令人陶醉。每当此时,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够用手中的设备将自己感受到的美景作最完美的记录。十多年来,在工作之余,我拼命挣钱,筹集资金来更新设备,以支撑更庞大的旅行计划。而现在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也是令人目不暇接。为了能够使自己的摄影作品上水平上台阶,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好在教师的工作使我在教学活动中也获得了很好提升自己技术的机会。
  只有站在辽阔而又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的山峦上,听到耳边呼啸的风声,看雪峰上旗云招展,看山腰间云海翻滚,看山麓上羊欢马叫,看山脚下江水奔腾,而那一幅幅绝美景色却无法尽收镜中时,才知道自己的准备永远不够。每次当旅程结束时盘点遗憾,新的计划就油然而生。不自觉中已经养成了习惯,慢慢地便视旅行为使命了。在很多关心和爱护我的人看来,也许应该选择放弃了。而我的内心却在告诉自己:味刚来!
  我觉得最自豪的是,我的每次出行都得到了家人“不理解”的支持。其实他们也有许多担忧和不舍,但出发前他们都会给我祝福和安慰,一路上随时都可以得到他们的关爱,这对于处于艰难旅程中的我来说是极大的安慰。
  对于现代都市的人们而言,出门旅游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身心得到合理的调整,而且可以拓展思维,提高人文修养。对我而言,出游就意味着猎奇和冒险、意味着让家人承受担忧的煎熬,但我却只能义无反顾地前行,因为我期待着尽可能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履行工作职责:摄影教学是我的工作,摄影创作是我工作的重要支撑、创作优秀的摄影作品是我的使命。在我的内心有个自我期许:生命不息,穷游不止;摄影于我甚于生命。
  感谢上苍赋予我这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