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考 感 悟
从小学到博士,大大小小的考试,历经无数,而其中一次又一次的升学考试则如同人生的一道道关卡。科举时代,人们把参加科考称作“赶考”,不用“应考”、“迎考”、“参考”等词,一个“赶”字,道出了个中的五味杂陈:有奋起直追的激情,有抓紧时间赶路的紧迫,也有赶鸭子上架的无奈,还有赶不上这班车就会错过那一店的风险与恐惧。
当今时代,影响人生发展轨迹的升学考试的次数相比科举时代的科场大考只会多,不会少。正因为对于赶考有着深刻的体会,五年前,硕士毕业报考博士,支付报名费开通个人网上银行要求设定识别码时,大笔一挥“进京赶考”四个大字赫然纸上,遗憾的是赶考的结果并没有这般的潇洒与神气,不仅北伐燕京蒙羞,而且东征临安受辱。赶考的连续受挫,留给人生很多磨练和伤痛。漫漫赶考生涯中,我习惯了孤独,学会了静思,在赶考中成长,在感悟中成熟:高考的出师不利,涟水河边留下了我孤独的身影;考研的折戟沉沙,湘江桥上我思绪万千;考博时的屡战屡败,从北京西直门外到杭州西子湖畔,从上海丽娃河畔到武汉瑜伽山下,我在彷徨中辗转,在孤独中深思,在痛苦中净化心灵,在孤寂中梳理头绪。在品尝“赶考”这杯人生苦酒的同时,也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最深刻的也是最朴素的有如下两点:其一,偷懒是人之天性,为偷懒寻找借口,“宽容”自己,就可能因为一时的放松和懈怠而错失良机,需要以后多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如我,时不时的为自己的偷懒而寻找借口,落得在苏东坡自称“老夫”、欧阳修号曰“醉翁”的年岁还“久困场屋”;其二,越能坚持,越有可能捕捉机会--错过一村还坚持就还有可能遇到下一店,如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总有范进中举的欣慰,虽然在考场上消磨了多年时间才侥幸通过,不知是喜还是悲,但是从一个湘中山村的放牛娃到华中名校的博士生,经历多次的蜕变和涅槃,不能否定其中的成功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