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东校区“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活动颁奖现场。图片提供 张卫东
前不久,东部校区首次评出2008-2009学年“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文学院周海波、经济学院龙琼华、旅游学院郭为、国际商学院张霞、数学科学学院王梅、牛文清、公共外语教学部孙焕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燕明、法学院孙宁和外语学院赵城琴10位教师榜上有名。他们中有从教二三十年的老教师,也有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师。
这一评选活动由校教务处与东部校区管理办公室联合举办,文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商学院、外语学院等8个学院的4000余名2008级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在所有任课老师中评出了他们最喜爱的老师。徐宏力副校长等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教师颁奖。据东部校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在我校医学院,院团委、学生会每年组织学生投票评选“学生最喜爱的十佳老师”。据医学院团委书记于光松介绍,这一活动已坚持了十多年,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浓厚了尊师重教的氛围。每年的颁奖仪式上都会有一些学生自己买来鲜花献给心爱的老师,而老师们则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年当选学院“十佳”教师的是:刘丽秋、闫志勇、李荣贵、沈若武、姜云霞、宫玉香、项锋刚、曹文强、童家明、董静。
学生的认可是最高荣誉
谈到当选学生最喜爱“十佳”教师的感受,高兴、激动、惊喜、光荣是老师们使用最多的字眼。文学院周海波教授在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是:“我曾经获过很多奖,但是没有哪一个奖比这个奖更让我激动。”
法学院讲师孙宁告诉记者,作为教师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她认为这样的评选活动可以激发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也有促进作用。
三年前来我校工作的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孙焕桥,是东部校区“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他表示“感到很意外,以后会更努力地教学”。
连续数年入选“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刘丽秋教授和教病理学的项锋刚教授,都记不清自己已经多少次获得这一荣誉了。项锋刚老师告诉记者,今年,当院团委通知他出席颁奖典礼时,他才知道自己再次成为“学生最爱”。项锋刚老师说,他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学生认可,“学生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客观公正,我很珍惜!”
学生眼中的“十佳”教师
“十佳”教师何以成为“学生心中最爱”,采访中从学生们的评价可以看出,学识渊博、讲课生动、风趣幽默、平易近人、责任心强、具有人格魅力,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的共同特点。他们把教书的过程当做育人的过程,而且许多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绝活”。
同学们对文学院周海波教授一致的评价是“学者风范,平易近人"。担任文院副院长的周海波教授在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之外,还有其它社会活动。有一次他参加市里的会议,只好利用晚上给学生补课。那天散会后因为路上塞车,他赶到东部校区时已来不及吃晚饭,于是他饿着肚子给同学们补完了课。同学们说,从这件小事中他们看到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心。
周海波教授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他上课引经据典,渊博的学识令学生们折服。每次上课他都会给学生讲一些学术界的新观点。他说:“我是想把必要的知识点和一些人生哲理等思想性的东西传授给同学们。”
法学院2008级同学喜欢孙宁老师的原因是:她既是严师又是一位可亲的朋友,还写得一手漂亮板书。孙老师讲课严谨,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在讲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时,她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很透彻。尤其是对一些法律概念、法律术语,孙老师要求学生们不能有丝毫模糊。而在课下,孙老师对学生们很关心,让同学们感觉很亲切。
经济学院讲师龙琼华是学生们眼中的“美女老师”,除了绘声绘色的中英文双语授课和对学生的关爱,她得体优雅的穿着也成为吸引学生的一个方面。金融一班团支书张小石说:“龙老师站在面前看她的穿着打扮就是一种享受,更不用提上她的课了。”
国际商学院讲师张霞讲授《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学生们喜欢她的共同理由是———讲课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张老师曾在企业工作了近10年,为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她经常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并向学生们传授一些社会经验。同学们反映说,这不仅让枯燥的专业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他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数学课在很多同学看来既难学又枯燥,然而,数学科学学院牛文清副教授和王梅副教授却让一些本来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门课。王梅老师讲授《数学分析》课,同学们的评价是“幽默风趣,一点也不枯燥”。采访中,同学们津津乐道的首先是王梅老师开朗的性格,在他们眼里,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很多同学私下里喊她“梅姐”。王梅说自己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她经常上网搜索教学名师的教学心得,看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她希望自己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的领路人。
牛文青老师讲授数学公共课,学生们评价她讲课思路清晰,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她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而且关心她教的每个班学生的思想动态。下课之后10分钟她一般不离开教室,留下来跟学生聊聊天或是解答他们的问题。有位女生曾因家庭出现了变故情绪低落,产生辍学的念头。牛老师发现后及时找她谈心,帮她打开了心结。“牛老师今年52了,她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大家都喊她‘牛妈妈’”,她教过的许多学生都这样说。
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燕明老师已有35年的教龄,学生们说他上课的最大特点是把枯燥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们关注的问题联系起来讲,还会把问题提出来跟同学们讨论,调动了大家习的兴趣。
医学院临床医学2006级学生李诚告诉记者,他们喜欢的老师的条件是:首先要尊重学生,另外讲课要吸引人,能让他们真正学到东西。在她眼中,刘丽秋、项锋刚两位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同学们喜欢刘丽秋教授为人直爽,讲课富于激情、生动幽默、条理清晰。刘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她讲课的最大特点是紧密联系临床,把《诊断学》讲得绘声绘色。刘丽秋教授关心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期末授课结束时,她会拿出专门的时间,就同学们关注的考研、择业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指导。
对学生热情、有耐心,讲课风趣幽默,清晰易懂,这是2007级临床医学8班同学们对项锋刚教授的共同评价。同学们说,项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一堂课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迅速掌握那些枯燥的专业知识。
“十佳教师”的教学“心经”
周海波: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我觉得自己是用生命和激情来上课,把讲台看作与同学们进行心灵对话的平台。所以,只要站在讲台上,我总是很兴奋。我愿意把文学课作为一种文学和人格修养的启蒙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感悟和人生的启迪。
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朋友,这是从感情交流的角度讲的,但在教学上要对学生严格,严格本身就是爱。
郭为(旅游学院):老师的魅力在于怎么上课、怎么把一堂普通的课上得不普通。掌握更多的知识,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旁征博引,这是教好一门课的关键。
王梅(数学科学学院):我教学时经常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多考虑一些。我一般会在假期里把下学期的课都备好,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再备一次课,根据同学们的接受情况和反馈意见随时修改教案。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们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个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写出对个人或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
沈若武(医学院):教师讲课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把一门课上“活”了,这需要钻研、需要付出。十几年前刚工作时为专科生讲《人体解剖学》,为了备好课我将一本教材都背了下来。作为年轻教师,我经常去听老教师的课,这样可以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赵城琴(外语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很重要的,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牛文清(数学科学学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用心在教学。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时鞭策我。我深信,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很喜欢这样的评选活动。师生们共同谈到,这一评选活动让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明星”,不仅可以密切师生关系,而且能够激励教师们敬业爱岗。“十佳教师”中的许多人谈到,在我校还有许多默默奉献在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希望学校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尊师重教蔚成风气。
愿我校涌现出更多的教学名师,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心中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