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们这一大家子


  我们一家子,两位舅舅,两位舅母,大伯小姨,爸爸妈妈全是老师。小学到高中,各阶段都有。家里经常打趣,就等我们小一辈的出个大学教授。可惜老师的子女,通常不愿继续这个职业。
  常听人说,现在的小孩子一个当十个养,精细得很。当老师,尤其还做过班主任工作,关注别人的情绪几乎成了一种本能。我妈去买厨具,正好碰见老板娘和她儿子闹矛盾,忍不住就和她探讨教育方式,最后厨具没选定,朋友倒结交了一个。
  我猜想老师总是喜欢成为舵手,把握方向的。家里的长辈一向是标榜民主的家庭作风的。有什么事儿,总是开个家庭会议集体磋商。可惜这会议到最后总成了长辈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的“战场”。他们可以分享小辈的感受,但是喜欢“掌控”多过“支持”。茶余饭后的闲聊,有时也会被上纲上线批评一番,所以表弟表哥我自己,最怕的就是上课还被父母亲戚教,那简直是家里教室同时成为了教育的“战场”。
  我小时候,妈妈工作拼命,经常不按时吃饭。那时看到她,坐在办公桌前严肃的说着什么,那些学生头越来越低,非常羡慕。后来我给几个小学生做家教,被他们闹得焦头烂额时才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件太过劳力劳心的事。老师得比钉子还要能钻研,得比春风还和煦,又得比陀螺转的还勤。可就这样,也许你能交给学生的也只是知识。我妈妈说:“小学知识太简单,你要是能交给他们些更长久有用的东西,才对得起你的按劳取酬。”
  可惜,有些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是我也还不懂的。
  能影响一个人的生命,或许才值得叫灵魂的工程师。只是工程师也是普通的人,他们要为自己的生活奋斗,因为在教师这个职业背后,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是妻子或丈夫,还是他们自己。据说我妈上班从不迟到,可家庭聚会她最爱迟到。我小姨的学生觉得她很严肃,可在家里她是最搞笑幽默的。他们也会为了管不好孩子而伤心,也会为了工资迟迟不涨而抱怨,大约这样才算是人生。
  不过,当人们因为子女和教师发生联系时,他们大多会怀着敬服的心情。妈妈曾经帮助一个学生解决学杂费,从那以后,每年他的爸爸都会在收米时送一袋给我家。米不多,只是为了表达他一份心意,却令我们全家感动不已。教书久了,桃李满天下。中国最讲究熟人关系的,因为各处都能遇见学生,有时买早餐能优先买到,买菜斤两更足,修家电一定又快又准时。这样的感谢有些世俗,但是也许这就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