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华
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编辑出版的《留中岁月》、《湄南情怀》文集,汇总了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老中青三代50多位曾在中国勤奋求学的学子写下的100多篇文章,分别讲述了他们跨国度、跨文化书写的感人故事,展示了他们求学创业的诸多人生经历,同时也为世界华文文学的“留学生文苑”增添了一朵美丽的奇葩。透过他们动人的文字,我们从中感受到社会历史的变貌,触摸到时代进步的脉搏,同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悠久绵长的中华文明薪火,承传不绝;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事业,代有传人。
文集篇目按作者在中国求学的不同年代排列,显示出鲜明的时代印记。在20世纪40年代的战争岁月里,广东的“南方商专”师生因陋就简坚持学习,烽火连天,弦歌未绝。重庆的“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师生,在战争中迁徙流离,坚持上课,正如季羡林先生所题词的“治学爱国两不误,寒暑八载传千秋”。廖锡麟追忆50年代负笈清华求学的情景,激情满怀,心潮澎湃。许家训在天津大学百年校庆回母校参加纪念盛典,一心为中泰友谊架接金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悦耳的诗歌,一幅幅神奇的画面,一段段令人陶醉的乐章,让我们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动,感受到海外游子对母校、对中国的一片深情。无悔的选择,难忘的岁月,他们用青春点燃的大学时代的火花,至今依然跳跃着美丽的光辉;用青春谱写的大学时代的乐曲,至今依然萦绕耳边!
如果说上集主要是追忆“留中岁月”,记载出生于湄南河畔、满怀理想与梦想的青年学子,到父祖辈的故乡学习中国文化的艰辛与收获,那么下集《湄南情怀》中的50多篇作品,可看作是作者的人生续篇,他们学成归来,开始在泰国创立基业,“带来中华文化的勤俭刻苦精神,夜以继日地默默耕耘,开拓自己一片园地”。这里有创业的艰辛与拼搏,也有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从文集作者贴近现实人生、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留下的深深浅浅的历史脚印,聆听到那逝去的岁月中隐隐传来的时代足音。他们不追求人生享乐,而是把追求知识、实现人生理想放在首位,吃苦耐劳,崇尚科学。他们见证了跨越两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从一个独特的文化视角,表现了海外学子真实的情感、真诚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
读着两本文集中极具个人化的人生故事,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知恩报恩思想。他们对中国、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不忘根在中原,而情系湄江,充当文化交流使者,架设中泰友谊桥梁,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创造物质精神财富,回馈社会,造福人类。可以说,他们的感恩之心,报恩之举,是对中泰两国传统文明的光大与发扬。
文集的出版,也在泰华文学的版图上添上了亮丽的一笔。泰华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流,近年来泰华散文的发达极具个人性和自由性,体现鲜明的文化地域特征和时代感,作者因其有着不同的文化身份与社会角色担当,形成了不同的书写视角与风格,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学价值。文集的出版问世,有中泰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深厚历史背景,有泰国王室成员为中泰友好所奠定的坚定基础,更离不开泰国华文作家们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