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高明镜 一甲子前的蓝天卫士


  “请问高明镜爷爷在吗?”当我在常青楼老年活动中心寻访老飞行员、参加过两次天安门大阅兵的高明镜时,迎面走来的老人爽朗地笑着说:“被你找到了呀!”
  约好八点,高爷爷却已早早地到了。一头稀疏的银发掩盖不住矍铄的精神,看不出老人今年已是81岁高龄,更无法想象,他年轻时曾驾驶战斗机,作为一名青空战士守卫过祖国的蓝天。
  “高爷爷,即便是今天,成为一名飞行员仍然是许多人毕生的梦想,而您非但在近六十年前就已经驾驶战斗机保家卫国,更参加过两次国庆大阅兵———您能给我讲讲您的飞行经历吗?”我问,就像以前坐在奶奶膝前央求她讲革命故事一样。
  高爷爷戴上老花镜,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叠资料,递过来。“这是今年年初我给离退休处写的一篇回忆,你先看看。”我从高爷爷手中接过那篇回忆。一递一接之间,光阴荏苒,穿越一个甲子的年轮,就像他传递给了我他的整个青年时光。
  高爷爷是衢州常山人,1949年8月,二十岁出头的他就被选入长春空军预科学校,后分配至位于辽宁锦州的第三航校学习飞行,1950年分入江苏徐州华东空军混成旅第十三团,从此开始了他的空军生涯。1951年7月,高明镜爷爷所在的空五师十三团接到命令,组织三个大队共27架飞机参加国庆阅兵典礼,他的位置是第三大队第三中队左侧僚机。高爷爷说,这是他一辈子最难忘也最值得珍贵的日子,为了那一天掠过天安门城楼的短短一瞬,全体官兵训练苦得睁着眼睛都能睡着。1952年,他在同一位置,又一次顺利飞过天安门。高爷爷说他视力好,尽管上级规定参加阅兵的飞行员不准往下看,但是天安门广场上雄壮的情状还是被他尽收眼底。
  随后,高爷爷又拿出一本纸张泛黄但却棱角干净齐整的小册子,这是他珍藏了近六十年的“宝贝”———他的空校毕业证书。证书中夹着的一张厚制的卡纸,他让我念念:
  “高明镜同志:兹规定你的飞行编号是0144号,特此通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一九五四年七月一日。”
  高爷爷说,那时国家空军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空军飞行员也是培养一个多一个,到他正式获得飞行编号也不过144号,而这144号正是他自豪之处:“全国上下,算上解放前老航校以及新的第一第二航校毕业的,我排在第144个,这是非常靠前的。”他笑着说,“你看现在的空军飞行员,少说也有10万了。”
  从144号到10万,六十年来,空军数量的倍增,怎不是国家制空力量日益强大的标志呢!
  如今,高爷爷每天往返于家和常青楼老年活动中心之间,安享着晚年生活,但他依然坚持着每天看报,“我们老同志最关心的就是国家大事,所以看到今年阅兵空军装备全部都是中国制造的就万分激动!”
  “您一定很羡慕今年参加大阅兵的飞行员吧?”
  “是又羡慕又骄傲啊,”高爷爷说,“开国大典上,大阅兵的飞机都是“万国牌”的,美国的、日本的……各式各样的都有。而我那两次,从飞机到飞行教官到机械师,清一色用的都是苏联老大哥的。之所以羡慕,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能开上国产飞机了,但同时,作为曾经的空军飞行员,我也为中国能自己生产飞机而感到无比自豪!”(高明镜为我校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