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线】将裹有纱线的大活轮线筒按事先设计(花格布)有序地排列在布线架中,找较宽而且便于立4—5根桩子的场地布放经线。布线工序一般要由3—4个人来共同协调配合,才能便于实施,顺利完成。

【卷舒架】牵经线是用以将梳理好的经线收卷固定的架子,织布是放置在织布机上,根据进度舒放经线。

【理线】就是梳理经线。这个程序主要是用梳子、分线器(杼,筘)将经线梳理抻展,然后固定裹在卷舒架上。梳理经线,一般需要有4米宽、20米长的场地,人员为4—6人协调配合。

【纺线】用木制纺车将棉条纺成棉纱线锭。棉纱线是制作土布的最基本的原材料。纺线是时间较长,最为艰辛的一道工序,而且都是由女性来完成,尤其是纺反纱,技术性要求就更高、更严。有一句谜语:“慈母嘤嘤哭,孩儿胖嘟嘟”,谜底就是纺线。纺线时,纺车发出的声音酷似女性轻泣,而所纺出的棉纱锭却是圆鼓鼓的,酷似胖乎乎小孩。谜语隐喻慈母艰辛而不让子女看出,最痛苦时也只是嘤嘤轻泣。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布线架】牵经线时用来排放线筒、布放经线的架子,一次可以布放20-30根经线。

【绕线果】用绞纱车将纱卷(纱绞)绕裹在大小活轮上,使之成为线筒,以备布经线和梭子放置纬线之用。

【分线器】即杼和筘。牵经线织布时配合使用,让经线上下层分离,便于纬线来回穿梭。

【织布】织布机的机构也极为复杂。主要程序是将经线卷舒架放在织布机规定部位,将经线头上的分线器卡在织布机的撞板上,把经线头裹在织布机的卷布通上并用销卡固定好,然后将踏板与分线器———筘连接起来反复调试,最后将小活轮纱线筒装在梭子里面,同时牵出纬线固定好。这时,脚踩踏板,经线会上下自动开合,织布者左右手交替拉撞板和抛送梭子,纺织布匹。

结一匹30米土布需要近一个月时间,每公尺可卖20元左右。

【梭子】织布时,用来引纬穿经的工具。酷似三板船,两头尖,中间像船舱则装纬线活轮。
长在江浙一带的80后、90后学生现在是很少看到织布机,更看不到手工织布了。但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除县城郊区以外,农村多数侗族家庭都还沿袭使用古老而适用的纺织方式。
暑假期间,记者在贵州榕江县的车江三宝侗寨就看到了农家土布纺织的全过程。静悄悄的村子里看不到闲散的人,从农户家里传出来土织布机的梭子声,节奏虽和纺织厂里的声音不同,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千百年来,纺花、织布是侗族妇女必须掌握的家庭手工技术。“在我们这个地方出生的女子,从小就跟着老人学习织布,几乎每家都保留着传统的土织布机,”60岁的孟小燕阿婆一边织着布,一边与记者聊着,“农妇织出的土布都是纯手工制造,从纺线到大线等所有的工序均采取传统工艺,没有任何掺假。过去织布都是给女儿陪嫁妆,如今产品不仅是床上用品,还有服装、窗帘、台布、坐垫等,有厂家上门收购,棉线都是厂家送来,只要按时间加工好,保证质量,就直接兑付现金。”
据介绍,纺织普通的布匹经纬线均为原白色,纺织出来的布匹称为白棒布,纺织工序比较简单。条纹布、两色等格花布、多色不等格花布,纺织工序替深复杂。纺织花纹格子复杂多变的花格土布,布经线时,还需要记住经线中色线的排列根数。织纬线时则需要有规律地不断频繁更换不同次数的各种色梭,最复杂的用到两对筘,八、九把梭子,织成的布匹色彩较多也比较丰富,还有变化的几何纹样,有一定的动感,应用面也最广泛。在长期实践探索过程中,有的纺织能手能织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花样,达到“想出一种样子,就能织出来”的纯熟程度。
虽然她们没有上升到科学的总结什么是原色、间色、混合色,更不知道那些是冷色、暖色,就凭着生活的经验,自己和他人的喜好,织造出绚丽多变的色彩土布。
无论是多种色调、多种格子的花格土布,实际是在“色”和“格”上面做文章进行变化的,毕竟是受土织机的影响,工艺的限定,还达不到印花、绣花、绘花的自由“花”的表现程度。于是聪慧的侗族织女想到了用扎染来表现更高层次的民族女红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