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为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关于“学习发扬延安革命精神,大学生重走红军路”的号召,,康达学院组织实践分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从计划制定之初就得到康达学院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指导。中心分队出发当天,徐济达院长、陈琳书记、董选时副书记副院长冒着酷暑来为大家送行,谆谆教导,细细叮嘱。带着感动,带着做好实践工作的决心,我们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行程。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
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二十多个小时车程的疲惫,在我们踏上延安土地的那一刹那被一扫而空。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延安革命旧址。重点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等革命遗迹,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大家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感慨颇深,思想和心灵受到了很大震撼。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传承。
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所有这些,融汇而成为一种社会精神,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不怕牺牲、执著追求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民主团结,同甘共苦,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里所提到的任何一条,都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内容,并且是由无数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光辉实践谱写而成的。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延安精神决不是某些个别的、孤立的、零散的思想观念或精神状态的反映,而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体现,是革命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
延安时代,是一个热血儿女立志报效祖国母亲的时代,有志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怀揣理想抱负,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来到宝塔山下,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同样要有远大的理想,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已。有了理想的指引,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参观之余,中心分队组织了学习讨论会,成员们纷纷表示,当代大学生,需要主动迎接时代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任务。延安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在大学生中弘扬延安精神,培养学习和贯彻落实延安精神的风气,要围绕“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的目标,努力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体现先进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把这种精神带回学校,从自身做起,要将延安之行作为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改造的一个转折点,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在参观学习之余,我们中心分队来到了杨家岭的一所希望小学,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热情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学生的大致情况。中心分队的成员们走到小朋友们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当大家看到小学虽然文化教育有所保障,但是并不注卫生指导,便发挥自己所学,教育小朋友们注意卫生。成员们买来了糖果,从吃东西前要洗手这些细节开始,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挑选了两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做为我们的帮扶对象。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两位可爱的小朋友,并向小学表示我们将和这两位学生建立长期的友谊和帮助关系,我们会经常关心两个孩子的成长与学习生活情况,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两位小朋友稚嫩坚定的声音里,我们觉得充实而温暖,我们的延安之行,不仅满载而归,而且也能为延安的老区人民尽一份心力,再多辛苦,再多疲惫,都抵不过我们自信坚定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