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有关北语的青春片段


  就快到和4年最美好的大学时光说再见的时候了。仿佛昨天还是青涩的大一新生,今天就要面对工作、未来等略显沉重的东西。夜不能寐时,曾经的生活片段飞速旋转在大脑中过老电影一样,四年的时光变成凝聚在黑色胶片上的瞬间,冲洗出来就还原了那些鲜活跳跃五彩斑斓的象牙塔里的故事。
  2007年9月,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提笔写下 “德行言语,敦睦天下”八个大字,用来概况这所特别的校园。从北语走出去的人们都会迷恋她的精巧细致惬意舒适和与众不同。
  考完14门课,送别日本插班生———五味俱全“两年的大学时光融化在睡莲的香气里,揉碎在夜幕下的漫天星光里,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寻。经历过了初来乍到的青涩时光,大家都在慢慢懂事。很多故事讲完了就消失了,不会再留下痕迹;有些人错过了就不会再遇见。我们是一条条伸向不同方向的直线,缠绕过一个个交点,然后继续向望不见的远方延展。一个个交叉缠绕的结是流星擦过天幕留下的花火,把我们同行的路照亮。”———《青春祭》2007-07-2100:16考试结束后大家没有立刻做鸟兽散,Hero,一个在班里待了半年的日本插班生,要和大家作别。到一个陌生国度学习和生活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知道他这半年过得究竟如何。Hero戴一副黑框眼镜,不长的头发打理得虽不精致却很有条理,习惯斜跨一只黑包,穿一双帆布鞋。走路面无表情,遇到熟人立刻冰河解冻,笑眯眯很客气地点头问好。他永远坐在班里最后一排,低头看书,不声不响,只有老师讲课问他一些关于日本的情况或好奇的同学下课主动找他聊天时,他才会脸上露出亲切的微笑用低沉的声音笑着一一作答。其实大多时候我们都将他忘记在角落里,听他用奇怪的日式发音说英语会窃笑。
  Hero站在过道里,手里端着一只大塑料袋,分发淡黄色牛皮纸包装着的薄薄的书一样的东西,封皮上画着奇怪的图案。拆开来一看,原来里面是一张收录时下最流行的日语歌曲的CD。同学好奇,问他为什么包装纸上会有不同的手绘图案时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解释说:“每个人的图案都不一样,只有拼起来才会看到整个内容。”众人忙不迭地一阵手忙脚乱,费了好一阵功夫把30多张CD拼好。地板上变魔术般出现一颗代表幸福的四叶草!还有一句工整的日语。他说这是作业,等大家大三学二外之后就会知道。大家都纷纷很感慨hero的细心和用心。这个不太爱说话的日本男生在大家心中留下了些特别的回忆。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国,不是每个出国的人都有机会来到北京,不是每个来北京的人都有机会来北语、来05级英语1班学习。不知道我们这帮疯小孩是不是能给这个日本男生的人生里留下点什么。
  12周打工子弟地小学支教———感受城市彼端的别样生活“在生活的课堂里,不会长大的孩子就像从笼子里被放生的断翅的鸟。忍着年轻的伤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走过的足迹可以被流淌的时光模糊,却无法被记忆磨灭。收获的同时也在失去。
  感伤不代表脆弱,欢笑也不证明坚强。匆忙赶路的空隙里,别忘了让记忆偷个懒。默默祈祷当晨风和朝阳划过黎明时,我们依然健康快乐地活着,在微笑的漩涡里品味温暖明媚的阳光。”———《出走的夏天》2008-07-2000:20大三上半年是课程最为繁重的一学期,可还是下定决心抽出时间来和另外7个中外同龄人一起去当一所打工子弟小学的志愿者教师,因为这件事更有社会意义。那年深秋冷空气频频来袭,尽管裹着围巾穿着厚重的衣物,寒风还是透过裤管袖管狠命地吹,让人瑟瑟发抖。
  支教的日子清苦却温馨。每周六早晨7点多便从暖和的被窝爬起来聚到五道口公交站,手捧豆浆在冷风中等车,大伙开心地聊备课、学生表现种种,把困顿和寒冷抛到脑后。因为等待我们的是这个繁华城市角落里的一个需要关心关注的弱势群体,不敢奢望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们的现状,但至少大家在尝试、在努力,而不是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圣诞节前夕的手工课上,孩子们好奇而认真地听着圣诞节的背景知识及如何制作圣诞贺卡。发完材料大家都兴奋异常,这个说要画圣诞老人,那个说要剪圣诞树。我跑东跑西,一会帮这个剪太阳画树木,一会帮那个递橡皮找彩笔。下课铃声响了,一个叫吴志强的小男孩跑过来笑眯眯有些害羞地说:“老师,这个给你!”边说边从背后掏出刚刚做好的卡片,稚嫩的笔歪歪斜斜地写着“祝老师圣诞快乐”。那一刻又惊又喜,朴实真挚的感情给人最真实的感动,让人心里暖洋洋的。那一刻薄薄的纸片似乎可以抵挡穿透简陋教室的寒风,弥补破裂的黑板和座椅,改善清苦恶劣的生活条件。
  支教结束以后又回到原来波澜不惊的生活,但此时心里多了一份感激和感慨。生活中可以没有风花雪月的爱情,可以没有豪宅别墅,但不能缺少责任、梦想和为之奋斗的力量。
  窗外玉兰悠然绽放,白杨也一夜之间绿上梢头,又是一年夏来到。经历找工作、出国、考研的历练后,大家都变得淡定而坚强。北语的大学时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