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解难□武既文
1953年3月某天,我正在办公室看有关文件和资料,中南局统战部社会处张新友同志进来告诉我说,刘处长找你,要你到他那里去一下,有重要事情。我放下文件就到刘郢处长办公室去了。一进门,他先让我坐下,随后对我说:“河南省太康县发生了重要情况,中央要中南局派工作组去调查处理,经部里研究,准备抽你和另外两个同志去。还有中南民委的王曦处长。我也可能去……此次事情据说是回汉矛盾问题,形势比较严峻,有发生武斗的可能。任务比较紧急,赶快作好准备,说不定明天就要走。”
刘郢同志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统战部社会处处长。我在中南局工作时,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虽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隔了一天,工作组遵照中南局首长的指示,即乘车赴河南开封市。到开封后,省委省政府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回汉矛盾发生的具体原因和他们对中央、中南局派工作组深入太康进行调查处理的感谢。
到县城之后,从当时情况看,回汉矛盾的对立形势是十分严重的。城墙上和城门口布满了民兵和警察,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县里的领导坐镇在城楼上,据说他们已坐守了两天两夜了。城镇的回民,家家户户都把鸡羊宰了,掩户不出,以防万一,同时,都准备了茅枪和棍棒,准备械斗,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街面上很少有人来往,即使一两个人走,也是行色匆匆,有种说不出的警疑颜色。工作组领导看到这种情况,立即与当地领导商议,眼前这种森严之状,武斗之势,不仅不利矛盾的解决,相反会激发矛盾的加剧。经过商议,县里立即把戒备的民兵和警卫撤走。撤走之后,第二天城关街口才渐渐出现了一些缓和气氛,少数人敢在街面上行走了。由于及时采取措施,较快地控制了一触即发的严峻局面,进而促使了矛盾的缓冲。
在初步解决激冲的基础上,工作组的同志,根据指示,分头深入回汉群众中进行调查和工作。由于回汉矛盾之间存在的冲突和仇恨,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和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加至工作人员又多是汉族,对回民俗情不很了解,深入回民中工作就更加困难了。回民每周都要作次礼拜,为了与回民接近和沟通,工作组要求工作人员严守民族政策,想方设法随回民一起学习和参与礼拜。
有天晚上,我同回民一起在清真寺学习并参与洗礼和礼拜,他们对我颇有些警惕。当时我和主持礼拜的回民一起坐在一个土坑上,他和我靠得很近,身挨身,我觉得靠得太近了,就往一边挪了挪。谁知,我往左,他也跟着往左;我往右,他也往右。后来,他竟用手抚摸我的腰部。这时,我才意识到他的用意———试探我带枪没有。我意识到这点后就主动向他靠近。当知道我没有带枪时,他才放了心。接着,他就开始带头念阿兰经作礼拜,我也跟着他们跪拜。他看我遵守回族风俗习惯,便与我攀谈起来……这样一沟通,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许多。
工作组经过三个月的工作,才真正弄清回汉矛盾问题发生的真实原因:一是有个别干部不讲民族政策,以极不文明的行为侮辱回民和回民干部。例如有位汉族干部在办公室门上挂一块猪肉,出门碰一下,回来又碰一下,使回民干部极为难堪。这种行为,实际是对回民的侮辱,也是对民族政策的践踏,激发了回汉矛盾;二是有一个所谓的阿訇(伊斯兰教的传教者),实际是假的,他以阿訇身份,在回民中挑拨离间,有意与西北地区回民串通闹事。弄清假阿訇的真实身份后,由于工作组的某负责人急于求成,过急地将其抓到县政府审问了。谁知没有多长时间,一群回民就围在县政府门口闹事。正在为难之际,刘郢处长回来了。他看到这种局面,心情十分着急,立即决定放人。放人之后,围在县政府门口的回民群众也跟着散了。接着,他召集工作组的同志说:“我们干什么事都要考虑群众的觉悟程度。群众是我们的基础,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当群众不觉悟的时候,要善于等待,要认真去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千万不要蛮干。”事实证明,刘处长这种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党的成功之处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努力,向大家讲清事情真象之后,再去抓那个阿訇时,回民群众不仅不阻挡,而且拍手称快。
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稳定形势,巩固工作成果,工作组又在太康呆了半个月,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是通过访问和座谈对群众进行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大大提高了对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回民说道:“工作组的到来,及时正确地解决了矛盾,避免了一场血的战斗,我感谢工作组。同时,我们太康城关镇是个回民聚居区,回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住了很多年,回汉是一家,但回族有回族的信仰和生活习惯,我们的生活习惯和信仰,应受到尊重,不应受任何歧视。再者,祖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啦!回汉两族更应加强团结,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把太康建设得更好。”老人的一番话,不仅对我们是个启示,也是对在座的人的忠恳教育;其次,访问和座谈对那些违反民族政策的干部也是一次警示和严厉批评。
这次回汉民族矛盾事件的解决,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回汉民族群众高度赞赏。当我们临离太康县城的时候,广大群众恋恋不舍地向我们道别。
工作组在河南省太康县对回汉矛盾事件的解决,不仅受到广大回汉群众的赞许,也是给党中央和中南局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那情那景那悟,虽隔数十年了,至今仍在我的记忆中经常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