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政学院徐祥民院长(站右二)、梅宏老师(站左一)、张红杰老师(站右一)同湿地保护使者从青岛出发到沧州

在沧州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前排小女孩是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朱法官的女儿,朱法官特意带女儿来参加湿地保护宣传活动。)
有这样一个地方,她犹如一位仙子,不食人间烟火,远离都市喧嚣;有这样一片土地,她犹如一位母亲,细腻、温柔,孕育世间万物———她,就是湿地。
2009年的暑假,我有幸接触了青岛、沧州的湿地,了解了湿地、认识了湿地。(一)小家碧玉———大沽河考察青岛大沽河湿地是我第一次与湿地亲密接触。见到湿地前,我在脑海中勾勒了许多幅湿地样貌的画面:绿油油一片,一望无际,犹如一块大大的绿地毯;各种奇珍异鸟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在空中飞舞,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下了车,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感觉豁然开朗。夕阳斜照在河面上,金灿灿一片。无边的绿草地,与天相际。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柏油马路,没有嘈杂的声音,没有繁华的霓虹;却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你迫不及待地想要靠近。由于不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所以没有欣赏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但我没有失望的感觉,看着眼前的金水萦绕着绿地,心顿时平静了、澄澈了,所有的一切都已抛到了九霄云外,仿佛自己也如这湿地———安详、纯净。大沽河湿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有种玲珑的美感,宛如小家碧玉一般。
脱掉鞋子,我和其他湿地使者赤脚走进了湿地。沼泽的泥土细腻、滑润,如同少女的肌肤,踩上去舒服极了。土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洞,我们正在奇怪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只见指甲大小的灰色的动物从里面爬了出来,乍看如同蜘蛛一般,胆小的女生顿时叫出声来。“别怕,这是小螃蟹,不会咬人的。”领队周浩说。我蹲下来仔细一看,果然是横行的螃蟹。这些小洞想必是它们的栖身之所了。可那些大洞是什么动物打的呢?我们正疑惑着,调皮的男生说:“是蛇。”我们面如死灰。
身在野外,难免会有安全隐患,尤其是在沼泽中,一不留心,腿就会陷进泥里,难以拔出。周浩在前面一边走,一边讲着安全常识:“大家手拉着手,不要走散。刚开始要慢慢地将脚踩下去,但不要停下,不要在一个地方逗留太久……”于是,我们大家手拉着手,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有动物的足印,大家兴奋极了,一边拍下足印,一边猜想这是什么动物留下的,有人说是鸭子,有人说是鸟,大家各执一词。由于不能停留太久,我们又向前走去。走在前面的周浩弯下腰,捡起一个长形的贝,招呼着让大家去看,“谁是学生物的,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贝吗?”我们抢着去看,可研究了一番,还是不知其是何许动物。刚想把它放回原处,可转念一想,这样它会被晒死的,于是,我们把它放到了小河里,为它安排了一个理想的新住所。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块较干、较硬的地方。“大家在这儿休息一会吧。”周浩说,“我们就此机会做个游戏。大家先围成一个圆圈。”于是,大家手拉着手围成了个大圆。“接下来大家闭上眼睛,聆听一下周围有几种大自然的声音,几种人为的声音,这些声音分别由什么发出的,然后模仿出来。”周浩继续做着规则介绍。大家跟着闭上了双眼。风吹动芦苇发出的飒飒的声音、鸟儿婉转的歌声、车辆驶过发出的噪声、脚步声、手机声……在耳边响过。大约三分钟过后,我们睁开了眼睛,大家一一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对于风吹动草的声音、车辆声、脚步声、手机声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了出来,可说到鸟叫声大家出现了相左的意见,有说听到两种鸟叫的,有说听到一种的,粗心的我只记得自己听到了鸟叫,至于是几种根本没留意,而且当时车过声音很是嘈杂,鸟叫声寥寥无几,根本分不清有几种。当听到周浩说他听到了三种时,不由得睁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他解释说:“刚才听到的三种鸟叫虽然区别不是很大,但它们每声叫的长短不一,我在成都培训时,有一专家在湿地中辨清六种鸟叫,只要留心加上多次训练,大家‘听力’都会提高的。”我们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虽然湿地上人迹罕至,但是还是有一些残留的垃圾。该是我们使者“出手”的时候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动起手来。走着走着,只听前面一声惨叫,大家都急忙向前看发生了什么。原来是泥里隐藏着一根木桩,一个队员一不留心,脚踩到了上面,疼得叫了起来。为了悲剧不会再次发生,几个男生齐心协力,将木桩拔了出来。忙活了一阵,虽然感到有些累,但大家脸上堆满了笑容,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我们边欣赏夕阳,边继续探索湿地。只听前面一阵大笑,我闻声望去,原来是队员小豪一脚踏在竹竿上,左手握拳横在胸前,右手向上举着,摆出了一副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姿态。虽然这是他灵感突发,摆出的搞笑姿势,但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为保护湿地事业而奋斗。
湿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过度的捕捞,使湿地的生态失去了平衡;由于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的肆意排放,使湿地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滞后,使全社会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由于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不系统、不完善,使得各种湿地保护活动都显得缺乏力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湿地的存在。虽然我们湿地保护使者对于这些问题不能一一解决,但我们会竭尽全力做好湿地保护宣传工作,并从自我做起,为湿地保护献出一份薄力。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了湿地。
这次的大沽河考察,是我首次参与湿地保护活动。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湿地的知识,还通过实地考察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深刻脑海。(二)大家闺秀———南大港了解过大沽河湿地,我校法政学院院长徐祥民教授,法政学院梅宏、张红杰老师,带领我们湿地保护志愿者一行于7月30日动身来到了沧州。8月1日,我们计划去考察南大港湿地。听家住沧州的成员程灿说,南大港湿地可以直接开车进去,让我很是诧异。领略过大沽河湿地小家碧玉的乖巧,以为湿地都是那般,如若深入考察,都要徒步走进呢!
车子驶进南大港地域,湿地周围被铁栅栏围了起来,门也关着。与工作人员办完手续,我们进入了南大港湿地核心区。虽然昨天刚下过雨,但路上还不是很泥泞。路只有一车多宽。两旁,一人多高的芦苇密密地排列着。芦苇当中,时而有一片湖泊,静静地躺在芦苇丛中,浓绿的湖水如一块碧玉;平静的水面又似一面镜子,映着芦苇的倩影。放眼望去,芦苇荡的尽头隐约可以看到有树木笔直地挺立着,如同守卫的士兵。
与青岛大沽河湿地相比,南大港真是大极了。那种大方、美丽、自然的感觉,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看,车子前头,十几只鸟儿,在半空中翱翔着,像是这里的主人,正自豪地带领我们参观它们的领地。“今天又有鸟开路了。”程灿打笑着说,“也许是因为这里不常有人来;也许是因为对南大港湿地的保护很全面、严格,没有人会打鸟;所以这里的鸟从来不怕人。”
来参观湿地的还不只我们,有一队人一边欣赏眼前的翠绿,一边体会湿地的宁静、自然。他们有的拿着鱼竿在钓鱼,有的在嬉戏。车子驶到一个较为宽敞的地方停下了,我们下了车。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刘景义为我们介绍了南大港。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北部,东临渤海。占地面积14.7万亩,是一个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的湿地系统。
据实地考察,保护区内植物有237种;昆虫291种;经专家发现的野生鸟类有17目45科25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包括白鹳、黑鹳、白肩雕、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中华秋沙鸭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9种,包括大天鹅、灰鹤、白枕鹤等,其它野生鸟类227种;有几十种鱼类及多种藻类和浮游生物;并有狐、獾、黄鼬、草兔、鼹鼠、蛇、蛙等几十种陆生动物也在此繁衍生息。
“由于蛇多,每天中午休息前,都要掀起枕头看看有没有蛇。”刘处长说。有一次,刘处长睡着了,睡梦中感到身上冰凉,睁眼一看,竟然是条蛇。但这些蛇都不是毒蛇,所以没有什么危险,人们也不会杀它们。即使是只老鼠,这里的管理人员也不随便杀害,因为他们都知道整个湿地中有一条生物链,为保护这条生物链,就不能随意地残杀任何一个动物,不能人为地破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南大港湿地在历史上就是渤海湾地区有名的湿地。据考证,距今十万五千年前,这里草木蓁荣,此后,历经多次海陆交替。距今五千年时,海岸逐渐东移,沧海桑田,演变为退海河流淤积型滨海湿地。因处九河下稍,地势低洼,客水汇集,形成浅水沼泽地带,是一个天然的鸟类天国。历史上,当地民众靠洼吃洼,打鱼、拾苇、猎雁、晒小盐等成为主要谋生手段。解放初,南大港湿地面积有3万公顷之多,1958年围堤修建成2.1万公顷的水库,周边垦荒植稻,南大港变成鱼米之乡。1972年在原湿地东部再次筑堤改造,保留下了这块宝贵的湿地资源,即现在保护区的核心区。人们对大自然投入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丰水年可产芦苇3万吨、淡水鱼1000多吨,兼兴灌溉之利。南大港也因此被称为“聚宝盆”。南大港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刘处长将其概括为:春如翠毯,夏似碧浪,秋芦落雪,冬苇赛金。
浑然天成的河湖港叉,被茂密的苇蒲等植被覆盖,独特的自然环境,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地人世代在大洼深处勤苦劳作,许多经历与理想流传成一个个鬼狐、精怪的传奇故事,这些为南大港湿地增添了神秘色彩。“水浒传里的80万禁军教头林冲所看的草料场就是这。”刘处长指指芦苇说。清朝末年,叱咤风云的捻军首领张宗禹失败后只身潜入大洼深处的孔家庄,隐姓埋名度过了余生。战争年代,大批共产党人、仁人志士在这片天然屏障打日寇、平匪霸,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大家所了解的黄骅县过去不叫黄骅县,叫新青县。”刘处长介绍说,“黄骅是位烈士,为了纪念他而改名叫黄骅县的。黄骅是冀鲁军区副司令,当时军区的司令被日寇收买,日军命其杀掉黄骅。于是司令就买通当地有名的土匪冯官奎,他的枪法非常准。在一次军事会议中,把黄骅同志暗杀了。为纪念他,新青县改名为黄骅县。当时那个土匪就出没在南大港湿地一带。”
听过刘处长的介绍,我们对南大港有了新的了解。放眼望去,蜿蜒的堤埂,纵横的沟渠,茂密苇草,丰盈的鱼虫,美得让人陶醉,再联想一下每个精彩的故事,有使得南大港多了几分神秘。
无论是青岛大沽河湿地,还是沧州南大港湿地,那种自然、纯净的感觉都过滤了我的内心,使我不知不觉间快乐了许多,单纯了许多。那种与自然没有任何隔膜的接触使我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如此,在活动中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却有着同样的为保护湿地而努力的心,就是这样的心将我们原本陌生的一群人联系到了一起。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借鉴此句,我将这个暑假活动总结为:从青岛到沧州,湿地连着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