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张静如先生自述(五)
“大同花园”


  1944年7月,我小学毕业。因为功课不是很好,市立中学考不上,是年9月,我进入了外交部街①的私立大同中学。
  这所学校建于1923年(民国十二年)6月1日,是蔡元培、蒋梦麟、谭熙鸿等与热心教育事业的几位学生一起创办的。最初的校址在东城亮果厂后局大院,后又迁移过两处,首任校长为谭熙鸿。学制是“三三制”,校训为“敏健、笃实、恕慎、廉明”,1924年5月,改名为“京师私立大同中学校”。1928年夏,北京市改名北平市,故学校亦更名为“北平市私立大同中学校”。1929年秋,学校向官方借到原清廷睿王府②为校舍。1932年10月30日,学校临时大会议决多方筹款购买睿王府旧址。来年5月,筹借到款项之后,从华北江淮水灾协赈会手中买下了这座旧王府,使大同中学有了稳定的校址。我入学时,校长是孙芳岑。
  我上大同中学时,这座旧王府虽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但有些旧房子仍然存在。特别是西边的花园并未被完全破坏,有草亭、土山、荷花池。故当时的大同中学,有“大同花园”之称。较之其他中学,这所学校多一优雅之处,对于学生课余精神调节有很大好处。现在的中小学,有不少因为面积小和经济实力的关系,常常是楼挨着楼,绿地也很少,这对学生身心健康不利,有条件的话应该逐渐改变。
  2006年6月和2007年4月,我两次去二十四中(即原来的大同中学),学校的校长、书记出来接待,进行了座谈,参观了校园。当然,早已看不见大同中学时的模样。只有在新盖的楼中间院子里保留着大同中学时的几棵古树。现在的二十四中已是一所现代化的中学,有多功能的阶梯教室,不小的一座图书馆,确实很像样子。教学成绩在北京市的中学里虽不是最优的,但也不是最差的,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这在全市那么多中学存在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了。现在二十四中的领导和教师仍在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我祝母校越办越好。
  我入校时校训、校旗、校徽、校歌都没变,仍沿袭过去的形式和内容。校歌至今我还会唱,它的词是这样的:“菁莪棫朴为国雄,冥冥行致昭昭功,霹雳飞电兼狂风,淬砺我族方无穷,抚吾长剑,弯吾长弓,澄清揽辔跻大同。”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反映。大同中学的校训、校歌立意于此,说明创办者和继承者都立志为培养青年学生走上人生的正确道路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他们并没有预料到政治对教育日益增强的干扰。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加强对教育领域的控制,特别着眼于对未成年学生的争夺,加上八年的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大同中学创办者的初衷早已被湮没。我入学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处境越来越糟,顾不上加强对中学的控制,所以,除了要学日语外,在我记忆中,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大同中学的控制明显加强了。国民党东城区委委员李福双当上了校长,国民党党员训育主任贺世法具体贯彻上级意图。李福双外号大白薯,原来是总务主任,人虽比较严肃,但学生并不太怕他。贺世法则不同,厉害得很,几乎人人都怕他,碰到他时赶快躲开。他专门注意共产党的地下活动,防止进步思想在学生中的传播。同时,学校还通过“三民主义”课向学生灌输被歪曲、篡改了的孙中山倡导的主义,以左右学生的观念。此外,严厉的军训教官,使学生只能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到全市有政治活动的时候,大同中学的学生没有一次不参加。到时候,操场通大街的门锁上,学校大门里的栅栏只开一扇,贺世法站在那里,一个一个出,谁也跑不掉。特别是1947年10月蒋介石在太和殿召见群众,更是严上加严,我几次想溜都没有溜成。记得蒋介石穿着一件黑色的披风,站在台子上,很神气地挥手讲演。人很多,我们站在最上边台子上,也听不到他在说什么。好不容易讲完了,才让我们走。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对全市大专院校中的共产党嫌疑分子实行大逮捕。之后,中学也开始紧张起来。根据地下党的指示,大同中学的党员和进步分子也组织撤退。那两天我发现有些同学不见了,听小道消息说他们是共产党。
  虽然国民党对学校控制很严,但学校的多数老师都是很好的,非常敬业,对学生耐心指导、关怀爱护、严格要求,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现在我能够记得许多教过我的老师的名字。孙竹潭老师教语文,个子矮,外号小钢炮。他爱打篮球,但跑不动,只站在篮球筐的左边角等着别人传给他,然后投球,还真准。韩焕堂、孙梅生两位老师教数学,据说皆列入北京中学四大名数学教师之中。他们上课什么也不拿,只凭嘴说和粉笔写,例题背得特熟,令人佩服。李炳文老师教语文,长得有点像鲁迅,穿着身不起眼的大褂,很有风度。他讲课深入浅出,易为学生接受。徐寿彭是教体育的老师,而且是体育部的主任。他带我们去外校赛球,自己掏钱给大家买口香糖吃。这些老师都对我有很大帮助,特别是他们上课时没有讲稿,侃侃而谈的风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学校的政治环境不好,但年纪小不甚懂事的我并没有过多感受,仍然以玩耍为主,调节着自己的生活。一到这所学校就觉得非常新鲜,范围比小学大得多,又有一座吸引人的花园,确是有“用武”(玩耍)之地。下课以后,我和同学常去花园做“官兵拿贼”的游戏。一拨人当“官兵”,一拨人当“贼”。“官兵”在土山下,“贼”在土山上,下攻上守,玩得特带劲。有一次,我当“官兵”,攻上土山后,一个“贼”也没有找到,不知从什么地方跑了。同学告诉我,山边有个工友的屋子,是穿堂门,“贼”都从那里跑掉。我问:“什么是公主的屋子?”小学的勤杂工叫“管役”,中学叫“工友”,我不懂,听成了“公主”。同学们大笑,有人说我想念公主,外号就叫“公主”吧。从此,“公主”的外号,一直叫到高中毕业。得了一个“美丽”的外号,也算是“大同花园”对我的“恩赐”。
  ① 外交部街位于东单北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止东单北大街,北与协和胡同相通,全长七百二十一米,宽九米。明代属黄华坊,称石大人胡同。清代属镶白旗,沿称石大人胡同。睿王府、迎宾馆、藏经馆、辅国公如嵩府第在胡同北侧。民国时,北洋政府外交部设此,故称外交部街。
  ②清初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辅佐顺治帝平定天下,有周公之德。身殁未几,被诬削夺,沉冤一百二十余年。乾隆43年1月,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多尔衮无后,曾将豫亲王之子多尔博承继为嗣。复爵后,由多尔博之四世孙淳颖承袭。睿亲王府在原石大人胡同,现为外交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