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文武全才功高盖世的杜预———神禾原系列之八





  在神禾原东北侧有杜曲,自西汉以来是杜氏的聚居地。西晋时,这里出了位文武全才的人物杜预。古人说:最高的是圣人立德,其次是立言,再次是立功。他说:“立德不可企及,立功立言可以达到。”其后果然立了大功,并著书流传后世。司马昭掌权时,杜预因娶他的妹妹高陆公主而成为驸马。逐渐受到重用。晋武帝泰始年间,杜预升至河南尹(相当于首都市长),他在施政和文教方面注意京城的形象,为全国做表率。
  杜预多才有谋略,匈奴侵犯陇右 (即西北一带),安西将军石鉴讨伐。当时敌人很强盛,杜预认为立即作战不能取胜,应明年春天再战。石鉴不听,将杜预囚进木笼车送京城洛阳治罪。石鉴派兵出击,被敌人打得大败。于是朝廷采取杜预的策略。
  匈奴刘猛举兵发动叛变,山西一带形式紧张。杜预提出了50条可行的措施,“内以利国,外以救边”。全被皇帝采纳,认为良策。
  在晋武帝时已统治黄河流域,早已统一了蜀国,只是长江中下游的吴国还在分裂。司马炎想灭吴,统一全国。朝中大臣多持反对意见,认为东吴国势强盛,只有杜预等三人赞成晋武帝的意见。羊祜带重兵镇守南阳。他病重时举荐杜预接替自己。羊祜死,晋武帝即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镇守南阳,加紧了灭吴的准备。杜预选了精锐士卒,突袭吴国西部边防要塞西陵(今宜昌),大破敌军。他将俘虏的军士送回吴国,离间吴国君与边将的关系,使吴主孙皓撤换了镇守西陵的名将张政。更换将领给西晋带来了进攻的机会。
  杜预认为灭吴时机成熟。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杜预出兵,先歼灭了荆州以西的敌军,然后包围了江陵(荆州)。吴将伍延用假投降来拖延时间。杜预识破,一举攻克。拿下荆州后,吴国湖南湖北及岭南一带望风投降。杜预准备誓师沿长江东下,当时正值酷暑,北方军队容易生疫疾。有人劝他等到冬天再进攻。他说:“过去乐毅凭济西一战并吞强大的齐国,现在我军士气旺盛,应当一举灭吴”。于是挥师东下到建业城,吴主孙皓一看大势已去,就投降了。这样,西晋就统一了全国。
  杜预功高盖世,被封为当时县侯,食邑9600户。其儿子也封亭侯,食邑千户。他不光有赫赫武功,在历法、法律、农田水利、水路交通、经籍研究等方面都很有建树。
  西晋沿用的历法,因时代久远,已与日月天象很不符合,杜预长期研究校验,制定了《二元乾度历》,取代旧历,立法就准确了。
  晋武帝想制定一部适合当朝情况的法律,召集杜预等人去做。杜预就在汉朝法律和曹魏法律的基础上,去掉不适合的律条,留下可行的律条,撰修成《晋律》20篇。他又著《晋律注释》21卷。因而他又是一位法律学家。
  杜预在南阳大修水利,引用湍水与淯水灌溉农田,可灌4万亩土地,制定了用水制度。公私两利,当地百姓赖以生活。百姓尊称他为“杜父”,以表示感恩之情。
  但统一后,长江和汉水虽能全线通航,却由于两条水路都非常曲折,致使航程太长,异常不便。杜预利用长江与汉水之间的夏水,修运河,南通巴陵(湖南岳阳),北通杨口(湖北潜江北),联通了两条大江。这样一来,既可以快捷地连通湖南与湖北一带的水上运输,还可以泄洪。这一带的人民歌颂杜预:“后世无叛由杜翁,熟识智名与勇功!”意思是说,由于生活方便了,又佩服杜预的智勇,刚统一的荆州地区不会再叛变。
  杜预平吴统一以后,潜心研究学问。他很喜欢研究《左传》,自称有《春秋左氏传》癖。他撰写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这是流传到今天最早的一种《左传》注释本。另外还有 《释例》、《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讃》等。他的学问自成一家之言。
  杜预的聪明才智与军事谋略,在当时就被世人所称道,称颂他为“杜武库”。杜预死后,又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在国家“三公”的高级别上。南北朝到隋唐,人们都称赞他的文武才能。到了盛唐时代杜预的第十三代死孙,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虽是出生在河南巩县(今巩义县),他非常崇拜先祖杜预,而杜预是京兆郡杜陵县人,也因而自称 “杜陵布衣”、“少陵野老”。自认为是杜陵樊川人,并在这里结庐而居,可见杜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