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孝道李红英
前段时间,在贴吧上看到转载的敬老院墙上的一篇文章,读后感慨颇深。
“孩子!当你还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还记得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还记得我每天总要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会不停地抖。不要催促我,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
每次看到有关父母的文章就想流泪,那种感动是源于心底的。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更让我战栗!曾以为孝顺是惦记着给父母一些吃的、穿的,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干干活。却不知老人们更需要的是耐心和温柔,需要我们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让他们慢慢地把话说完,把事做完……人到年老时,身体状况差了,交际圈小了,总会感到孤独。当父母寂寞时,需要我们亲临身前关怀他们,而不是那些冰冷的钞票。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承受着父母亲最伟大无私的爱。他们给予我们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这爱包容了一切,连同我们所犯的错误!而我们呢?把这一切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付出。
爱是下倾的。人总是爱子女多于爱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提醒自己体贴父母,乌鸦尚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不要等到自己老了,有了切身体会,才反思己过。
从古至今,尊重年老的人是孝的基础。孟子有言“徐行后长者”(路上遇到老年人,不要跟他抢路)。看到白发人尚需如此,更何况是对自己的父母呢?孝是没有条件的,是理所应当的。
在我们小的时候、柔弱的时候、不得意或最无力回报他们的时候,用心陪伴我们一路前行的永远是最无私、永不言放弃的父母亲。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他们是最该受到尊敬和爱戴的人!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很难想像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孔子讲到孝敬时说,父母在世的时候好好奉养他,过世后好好埋葬他,祭祀思念他。他也强调内在的问题,说如果只是养着父母,跟你养匹马、养只狗有什么不一样呢?所以孝顺父母,“色难”,一个人有好的心态,就会有好的脸色。“孝的最高点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使父母因自己的行为蒙羞,最基本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奉养父母,不使父母冻饿。”
世界上有一些事情,在我们年轻时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偿还,有些东西永无弥补。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我们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忘了世上有永远的遗憾,忘了一生有无法报达的恩情。等我们过得愈来愈好的时候,大多数父母很可能已享受不到儿女的孝心了!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老人们的内心世界,他们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的爱———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温暖的家,给予了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教育,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爱。他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而任劳任怨。即便我们为父母做再多力所能及的事,仍不及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若为人子女不懂得体谅父母亲,那父母亲便只能于痛苦中度过余生了。“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在”。时间总是越来越少,后悔总是层层累积。特别是人到中年后,我们更应该停下来去关心一直为我们操心劳累的父母。我们一生只有一个父母,请珍惜、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