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6月5日至10日,全国政协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率全国政协委员四川视察团,就地震灾后重建情况进行视察。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参加视察后认为,应该尽快启动震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尹伟伦院士说,四川省在解决震区百姓安居乐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灾区人民已基本实现生活有保障、生产有发展。
应尽快启动生态恢复重建工程的规划和实施,特别要搞好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作为林学家,尹院士格外关注所到之处的生态环境。他强调,受地震影响,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生的地方还比较多。特别是夏季雨水较多,如果今后再出现强雨水侵蚀和冲刷等情况,就可能再爆发次生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再次损失,特别值得注意。
尹院士指出,生态重建的工程量十分宏大,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但灾区许多地方目前随时都可能发生次生灾害,因此,生态重建应当尽快启动,并应以中长期工程的方式从国家层面启动这项工程,由地方配合共同完成。除了国家尽快启动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规划外,当地的林业、公路等部门也应采取相关的工程建设措施。“这是生态建设的需要,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他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这次地震灾害造成山体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建设和发挥得不够。因此,在解决生态问题的措施中,利用森林植被营造生态环境是最好的选择。
他从几个方面阐述其必要性:首先,森林植被具有水土保持、固着山体、防风固沙的功能。利用森林庞大的根系固着土壤、防止滑坡和泥石流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采取其他方式都很难达到这个效果;其次,良好的森林生态能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给人们以逃生机会。以老北川县城为例,地震后北川部分山体滑坡,将附近居民楼推移几十米,居民几乎没有逃生机会。但山体植被好的地方没有发生滑坡,住在附近的人在地震灾害面前会有更多的逃生机会。
尹院士认为,现在最要紧的是,利用森林营造工程,在出现山体滑坡的地方,将滑落到底部的泥土等物质固定好,防止被再次冲刷引发新的泥石流。山体基脚十分重要,否则就会像釜底抽薪一样使得山体变得越发不稳定,造成的生态隐患更大。应尽量将已经裸露的部分恢复植被。库区底部选择一些耐水湿的植被,山上选择一些深根系的植被。(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