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之王》海报
一个名叫杰森的美国男孩酷爱中国功夫,经常到唐人街买李小龙的武打片,于是跟店老头老霍相熟,由此发现了那根等待主人来取的棍子。后来杰森遭到地痞流氓的挑衅,并被迫参与打劫古董店。没有想到的是,地痞老大开枪打伤了老霍,而老霍却病急乱投医似的把棍子托付给了杰森,让他把棍子交给它的主人。于是,一场追逐开始了。
喜好功夫却没有功夫的杰森自然不是流氓们的对手,被逼从楼顶坠落……等杰森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中国的古代,一个小山村。后来他又遇到了鲁彦、金燕子、默僧等人。于是,一场似梦非梦的故事开始了……之前看过一些关于 《功夫之王》的评论,贬多褒少。可是,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有些非同寻常的意义。中西合璧的演出阵容不算,这个故事本身也不只是一场梦而已,就像是庄周梦蝶的故事一样,从故事情节到角色设置,是一则典型的有关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和解的寓言。杰森:陷入困境的西方文明首先出场的杰森可以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代言人,他对神秘的东方文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向往。当他在自己的文化世界中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就像一些诺贝尔奖得主曾经指出的一样,他把眼光投向了古老的东方。注意,这里有一种西方文化的自我救赎,也有一种东方文化的自以为是。在影片中,杰森被认为是天行者,这恰似19世纪中叶中国初面对西方文化时的态度。只是在从历史到电影的转换中,历史上的激烈争论以及之后的慢慢了解接受不见了,电影中的天行者却被作为一个预言中的人物,这样的安排自然也出自西方人的想象,有些抹杀文化冲突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棍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作为影片中的角色,杰森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棍子交给它真正的主人,虽然这样的任务莫名其妙。而所谓的 “棍子”不仅仅只是一根等待回归主人的如意金箍棒,从文化冲突的语境讲,它可以说是普世价值的象征,代表着正义和力量。从普世价值的视角观察,中国古代的世界自然是充满专制、杀戮的,所以小山村不可能如世外桃源般悠闲,很快就被马蹄踏得稀烂。怎么办?电影告诉我们,只有依靠来自西方的天行者把棍子还给孙悟空即为中国送来普世价值,才能阻止杀戮,迎来和平。
还有就是时间上的巧合,电影中的棍子等待能把它移交给主人的人达一百多年,这自然使人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以来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对接也刚好是这个时间,其中寓意,难道不值得寻味吗?老霍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老大的传统中国,病入膏肓却自称不死。而杰森在流氓的挟持下对老霍的打劫,让人想起了西方的坚船利炮是如何打破了古老中国的平静。齐天大圣:自由精神的象征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中国绝对是家喻户晓,他与金箍棒已经融为一体。但是电影中的孙悟空却要靠金箍棒的解救,连六小龄童先生都对此表示了不满。电影为什么这么处理?寓意很明显,中国的传统不可能孕育出现代文明,必须 “师夷长技” (更重要的是思想)才行。
齐天大圣本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但是,他的被冻结,意味着这种本土的自由精神在中国是没有用武之地的,也不能生根发芽,甚至自动放弃棍子还不能自保。棍子的丢失,是一种现代精神无法单独在中国本土孕育的象征。影片的逻辑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需要西方文明的帮助,需要外来的力量重新为我们送来普世价值。
与之相对应,玉疆战神和他的战士在影片中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可以把他们理解为文化上的保守派。虽然作为开明统治者的玉帝本想为自由精神的生长留下空间,可是玉疆战神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千方百计阻挠齐天大圣的复活,阻挠棍子的顺利回归。但是,影片告诉我们,这只是徒劳。自由的精神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无法消灭的。
从表演上看,李连杰扮演的孙悟空缺少灵性,动作还算潇洒,可表情太过僵硬,台词也少得可怜,这是不是象征着自由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失语呢?功夫和长生不老药:古老神秘的本土文化电影中说,真正的功夫在心里,这种功夫其实是中国本土文化的象征。而杰森作为一个拿着棍子的天行者,名义上是要把棍子还给真正的主人,但是,从杰森个人来讲,也是要解除自身的危机;从普世价值的角度考虑,则是要实现普世价值的扩散和传播。只是在实现普世价值的过程也必然伴随着这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和解。从功夫的寓意上我们可以知道,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西方尤其需要学习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从了解到尊重,然后到融合。而这种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的苦练和用功得来的,这也就是电影中的杰森为什么不得不虚心向鲁彦和默僧学习武功的原因了。而要学功夫,就要学会尊重师傅,其寓意也在于要求西方尊重中国本土文化。正如默僧所说: “一个尊重师傅的人也同样值得人尊重。”
长生不老药是作为胜利者的奖赏出现的,但是在文化冲突的视野中它又不仅仅是奖赏。我觉得它象征着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迷恋。成龙饰演的鲁彦,到最后说自己宁愿做一个凡人,不想做与世隔绝长生不老的仙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否定。电影中的鲁彦在最后是有些觉悟的,可是让人感到老套的是他又因为长生不老药死而复生。看来,一种文化要实现更新和进步,也是需要新旧文化交错地不断演进的。小结自从19世纪中叶与西方世界全面接触以来,中西文化的高下之争由来已久。当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关于中西方文化的论争。而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普世价值与民族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增无减,这个时候,对话、理解、宽容,显得尤为重要。刘小枫说: “对话过程中寻求的所谓一致意见,应当是绝对真实的价值意义,它在精神冲突的对话的追问中显现出来,应该是普遍有效的。”而 “精神冲突作为两种精神传统的相遇,也是一种开启精神的未来向度的意义显现过程。”
海禁大开百余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证明,中西方文化必须在互相尊重和互相帮助中才能走向互利双赢,就像电影中的杰森,只有帮助释放了齐天大圣,才能实现自身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