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是一种理想


  编者按: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决定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今年我们迎来了第九个记者节。
  记者,艰辛的职业,每时每刻,他们都在用敏锐的视角捕捉新闻讯息,拿犀利的笔锋探寻事件本质,以执着的理念诠释社会责任。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回首湘大2008,从冰灾的拍摄现场到本科教学评估的采访一线,从迎接奥运火炬的第一现场到50周年庆祝活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闪现着学校各新闻媒体的记者们奔波的身影,校园里每一则新闻报道,都凝结着他们的心血。
  本刊特辟专版,摘登部分师生对“新闻”、“媒体”、“记者”等字眼的体悟和期许……
若不是报社给我们每一位记者发了一份纪念品,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记者节的来临。
  记者节,这是一个经常被人们遗忘的节日。即使身为记者,也会经常忘却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的同仁也许和我一样,仅仅当它是极其普通的一天,背上自己的包囊,然后借助飞机、火车、汽车等不同的交通工具去追寻具有价值的新闻。
  也许在记者节,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太阳的光芒已经照进窗户。揉揉惺忪的睡眼,望着酒店的天花板,此时早已忘却身处何方。
  风雪、地震、奥运、三聚氰胺、金融风暴……2008年注定了不平凡,也突显了记者的历史使命。
  我们一直在路上,心中揣着关于“正义、爱心、良知”的梦想,踏遍天涯,寻奇访真。把自己的足迹写在薄薄的新闻纸上,紧紧牵动着你的心,使之随着整个世界的变化而跳动。
  我们一直在现场,及时、真实、客观地记录所看到的情景和所听到的声音。除此之外,我们曾努力地用心去感受录音笔和摄像机之外的各种声音,为您传递最真实的心声。
  2008年,中华儿女之所以能够分享喜悦、共度难关,是因为媒体架起了你我他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不再孤单,不再无助。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是媒体发出的呐喊,也是每一个记者梦寐以求的愿望。
  年初,雪压南国。当遗失手套的我凌晨三点从京珠高速公路采访回来,用不能弯曲的手指抚摸着摔肿的双腿,全然不知疼痛;用冻僵的双手艰难地敲下宝贵的文字,向等待回家过年的人们传递着最新的交通路况信息。
  5月12日,天崩地裂的惨象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的新闻纸上饱蘸全国人民的血泪。地震四天后,我在映秀堆满孩子尸体的学校操场上,望着天空不停划过的闪电,忘记了害怕,忘记了饥渴,忘记了疼痛……跪地大哭一场后,咬紧牙关强忍着随时会出眶的泪水,在瓦砾和废墟中真实地记录我所感受到的每一个场景。
  9月20日,深圳龙岗大火烧死44人。烧焦的尸体,吧台上竖立的酒瓶里还留有喝剩的啤酒,各式男女鞋横七竖八摆放在地上……鼻孔里充满着令人窒息的异味,我在记录结束后忍不住跑到洗手间张口大吐,几天不知饭香肉味。
  矿难 “封口费”事件,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尊严。曾经,也有很多单位和个人企图用厚厚的数沓人民币使我封口。此时,我想起了自己最初的新闻信仰———新闻是一种理想。我愿意让“新闻圣徒”成为我精神上的崇高追求,无关贵贱,无关贫富。
  记者是一种职业。在这个职业中,有人满怀理想,有人视之为谋生的手段,有人追求职业的体面,有人甚至以此索取红包和黑钱。
  除了要把新闻看成一种职业,更要把新闻当成一种理想。记者的处境,就是真相的处境。态度决定一切,记者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见证者,在承认现实的同时,更需要在残酷的现实中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决断。
  我们要对呈现在新闻纸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负责,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能说出真话,但是请记住:千万不能说假话。
  我们要把新闻当成一种理想,即使是带着脚镣跳舞,也要努力跳出最美的舞姿。
  (注:作者系2002级兴湘学院学生、原《湘潭大学报》学生记者,现为《南方日报》记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