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孙红雷的“干净”观


  孙红雷的戏看过不少了,有电影,如《周渔的火车》,有电视剧,如《征服》、《半路夫妻》、《潜伏》等等。最近正在看《落地,请开手机》。此剧当初没看,现在至少是播第二轮了,我决心好好看看。不为别的,就为喜欢这个演员:不仅仅是他的表演,更因为他的“干净”观。
  孙红雷是个好演员,这已经是共识,无须我给他“定位”。但我同时觉得,他还是个好人,好男人———加上一个“男”字不含有轻视女性的意思,也不只是因为他长得高大粗犷,有一副很“男人”的好身板,好皮囊;乃是因为,相对于此,更重要或真正的缘由是,他的精神与性格,很光明,很开朗。我一般不大看那些“娱乐性”很强的“名人访谈”节目,因为再有品位的名人,都会被俗不可耐的主持人们引导得只有低级趣味。但关于孙红雷的访谈节目,我却看了好几个,我发现有一个词他经常使用,那就是“干净”,他总是说他喜欢谁谁谁,因为这个人———既有演员也有角色———很“干净”,内心或是行为,这都是他褒扬人时的固有标准。
  这不容易呀,在并不是很干净的滚滚红尘中,尤其是在并不是很干净的所谓娱乐圈里,何况还不仅此,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大名利场的当代社会中,还有一个长得像黑社会人物的名演员,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乃至近乎喋喋不休地宣扬其“干净”的道德观、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这即便不说是奇迹,至少也可以算相当鲜见了。当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叶,血气方刚的作家张承志和血性勃发的作家张炜,只不过主张和提倡一下“清洁的精神”与“洁净的精神”,就被某些人奉为大师且也许自奉为大师的著名作家王某痛批且一直痛批到今天而且看样子还会被永远痛批下去,可见这“清洁”、“洁净”或“干净”观,至少有一点不合时宜。
  但我们不必说远了,还是说孙红雷吧。他之所以受人喜爱,像许多人公认的实力派演员一样,首先是因为他拥有出色的演技。但演技这个东西似乎有点怪:我总觉得它常常是与人品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们已经看到得够多了,那些迄今已经多到令人惊讶程度的所谓明星们,其中的不少人所演的“戏”,有时好像也还“好看”,但无论如何,这些人总永远达不到孙红雷们的这种境界。简而言之,这些人的表演,即便有“形”,绝对无“神”,其所演的角色,永远只有“皮相”上的“似”,而从无可能达到骨子里的“是”。要说“聪明”程度,我有把握和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人未必逊于孙红雷们,那么何以其演技就只能停留在所谓“偶像”级上呢?联系到一个“巧合”:这些人中的至少相当一部分,都始终离不开所谓“绯闻”或是“丑闻”,而孙红雷们却几乎无一人有此“艳遇”,那么,人之是否“干净”,是否真的与之有关呢?
  我不敢妄断,因为世界复杂,人也复杂,过于简单的判断,也许真的会失之轻率。但我宁愿做这样的理解:不太“干净”的人,我们且不去说他;但“干净”的人,唯其“干净”,他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实践当中,就不会有杂念、邪念,不会用投机取巧、偷懒耍滑、招摇撞骗、卑贱下作的手段去获取应当说巧取豪夺的所谓“成功”,他心中是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光明的目标,葆有圣洁的信仰、坚定的信念,矢志于做自己想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情,不但为己,而且为人,并以此感到骄傲与自豪因而无怨无悔,哪怕他从不曾甚至永不能拥有耀眼的但也是虚妄的光环,只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并以此而倍觉充实自信,他才能通达真正的彼岸,受到人们由衷的尊敬。
  像孙红雷这样以“干净”作为尺度来衡量人并且自律的艺术家,我发现即便是在有时候看来并不是很干净的世道,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惟其如此,尽管我们间或也不免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干净皱皱眉头,但只要选准了热爱与欣赏的对象,那愉悦和幸福感还是很沁人心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