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 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孔祥洪 孙素芳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情形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必须切实改变 “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和咨询服务两大载体,树立全程指导学生就业的办学思想,积极开创大学生就业的新局面。
一、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力度,促进学风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基础。作为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状况,根据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在卫生服务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培养。同时加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风、学风、考风的好转,形成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促考风的良好局面,培养基本功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学人才,从而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二、加强全程指导就业教育和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增强毕业生的良好信誉和学校的良好声誉。
为了解决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的“大一、大二不着急,大三、大四来得及,到了大五乱着急”的现状,学校应树立全程指导学生就业的办学思想,并从学生一入学就有意识、有计划、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教育和指导。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进行:
(一)课堂教学指导从大一至大三年级可分学期有步骤地依次开设限定选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及《医疗纠纷法律知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使学生尽早定位,合理规划未来,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中将要面临的医疗纠纷等法律常识有明确的认识,对求职中如何签约,如何签订劳动合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指导专家系列精品讲座指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可成立就业指导教育宣讲团(由校内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辅导员和部分校外专家构成)。大四、大五阶段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几场就业专题讲座,对学生在就业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一进行详细讲解,如择业前的心理准备和调试、如何选择单位求职、如何撰写简历、如何投简历、如何面试、如何正确签约、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诚信签约以及上班后的适应性问题等等。通过讲座性质的集体指导,使学生对求职不再茫然无措,使学生能有充分准备,从而增强信心,减少求职中的不良心理。
(三)提高服务意识,开展个体就业咨询活动。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可设立就业方面的资讯网站、咨询电话、热线电话,安排有丰富经验,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负责学生就业咨询工作,针对个别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热情解答和服务,有针对性的对毕业生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消除就业期所出现的情绪低落、自卑、焦虑等心理障碍,尽可能避免出现心理危机,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四)利用学校宣传阵地,积极提供最新就业信息,积极举办招聘会。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和学校宣传部门联合,对最新的就业信息大力宣传,使学生在知情的基础上去加以选择。同时利用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使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大中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需求量少、条件要求高,就业形势严峻,而小城市、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却缺医少药,岗位空缺。教育学生走出“就业不难,择业难”的怪圈。此外针对学生就业中频繁出现的违约现象,加强诚信就业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违约将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以及以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同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举办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