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赵铭山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报告要求,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的条件,是发展的前提,是改革的落脚点。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动基础学院各项工作。
一、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1.充分论证新上专业的可行性与前景、学校所需人力和物力投资以及毕业生就业前景等,否则将造成大量的浪费。现有专业要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办出特色,尽快达到能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2.加强课程建设。目前,我校省级精品课程不多,要努力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同时冲刺国家级精品课程。要借助"质量工程"建设,整合人力物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分步实施,争取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合作,达到交流学习、整改提高的目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做好坚实的基础工作。
3.借鉴学习国外、国内医学院校的经验,对开放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授课及实验课等进行充分讨论,反复论证,力求合理,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目的。合理调整主干课程、一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比例;有些课程不一定利用课堂理论授课,可变通为"实践"方式解决;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计划开展案例式教学、PBL教学试点。
4.加大实验实践课程分数的比重,譬如基础课结束后必须95%以上达到实验操作所具备的基本技能。每门课程结束后进行专门技能测试,实验技能不合格者,视为本门课程不合格,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5.积极探索教学法的改革,针对学生数量多、实验实践教学存在困难等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模拟人、标准化病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平台,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大学,人才是首要因素,如何培养造就省内、国内知名的大师级人才,是一项非常长远而重要的系统工程。
1.中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院和教研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有措施、有目标、有考核。对不能完成任务、达不到目标,有处理办法,有限期整改时间。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人事管理制度,使得人人有压力、有危机感,使压力转化为动力。
2.加强对外交流,充分利用与国外学校交流的良好资源,送出教师、研究生,也包括管理人员,学习国外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自身水平,同时加强对外合作,引进国外技术力量,加强学院的自身发展,如目前与韩国加图立医科大学合作的解剖塑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开端。
三、实行科学化管理1.明确院(系)职责范围,防止形成推诿、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被动局面。某些责、权、利可以下放院(系),充分调动院(系)积极性。学校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院(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顺利实施。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院(系)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切实将教学质量与授课费、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避免将教学质量监控流于形式,达到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目的。加强教学质量反馈,要了解学生听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需要什么、缺乏什么、弥补什么,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学工作。
目前,我校在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阶段,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无论任何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出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的准确判定,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基础学院在这个关键阶段,要扎实工作,不懈奋斗,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基础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