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薛磊
我的大学


  在大学的第四个二月走进校园,心情是复杂的。不确定明年的二月是否还能仰望这个校门与母校相约,但确定的是多年之后我一定会携手我的大学同学回到母校相聚!
  和同班同学相比,占据我大学生活大部分时间的不是种类各异的考试和铺天盖地的辅导资料,而是采访和写稿。记得第一次路过校报宣传栏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驻足,仔细地阅读了上面的每一篇文章,梦想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可以变成铅字呈现在这个宣传栏里。
  写第一篇稿子的时候,我还不知道编辑部的门儿朝哪个方向开。拿着稿子,我径自找到了校报编辑部,冒昧地去找编辑老师。老师的微笑和包容让我受宠若惊,不再那么紧张。他很客气地向其它老师介绍我,帮我修改稿子,还允许我用他的电脑,鼓励我以后多写多练、坚持投稿。当我在校园网上看到自己稿子的时候,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没想到从那时起自己就与校报、校园网、记者团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写就是四年。
  第一次记者团例会我很沉默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学长学姐们讲记者团和校报的故事,听他们分配采访任务。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鼓励下,我勇敢地走出那个沉默的角落,开始尝试一边写稿子,一边参与记者团管理工作。
  而第一次文字变铅字,是在2006年的2月。从那个时候起,我养成了收集校报和随身携带采访本的习惯。四年里我共收集了各期校报六十多份,用了11本采访本,在校园网、校报累计发稿近百篇,写各类稿件累计达四十余万字。
  “当兴趣变成一种爱好,你会乐此不疲。”因为喜欢写稿,好像周围的一切都成了可以描写的对象;因为喜欢新闻,仿佛每一件事情都成了可以报道的素材。
  在第一次和另外一个学生记者写大型活动稿子的时候,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可以小试牛刀,紧张的是第一次为校报写大型活动的稿子很怕写砸了。那个周末的下午我们是在机房度过的。稿子删删改改、改改删删,被我们折磨得不成样子,我们还是不满意,仍然在斟字酌句。
  《“老班”考研记》是第一次独立完成任务采访的稿子。从联系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时间地点,到采写稿件都是一个人完成的。编辑老师对稿子内容还算满意,可是这个题目却总是起不好。后来得到老师的提示,“灵感迸发自瞬间”,于是就有了“‘老班’考研记”这个题目。还有,第一次采访老师,第一次采访外交大使、礼仪专家,第一次采访国际性的比赛———国际龙狮精英赛,第一次做学生编辑,第一次被采访……当我一次次触碰回忆的面纱的时候,我最想说的就是感谢。
  感谢老师,一次次包容我、鼓励我,为我提供许多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感谢学长学姐,一次次开导我、帮助我,让我勇敢坚强;感谢室友、同学,一次次支持我,一次次“忍耐”我熬夜赶稿子,在深夜听着我敲击键盘的声音入睡;感谢四年来的每一次经历,喜悦的、伤心的,让我的大学生活不再单调;感谢四年来每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人,喜欢我的或不喜欢我的,你们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有句歌词说,“感谢生命的偶然,让我与你相遇”,我想说,感谢生命的偶然,让我可以成长在这里……在这样一个深夜,写下这样一些文字,作为对我的大学的一种特殊的回忆,也让那些关心我的人们放心。我不想信誓旦旦大抒鸿志,只想告诉大家:我会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