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快UP融媒大会”是快手融媒学院主办的线下IP活动,致力于服务中国媒体行业融合与转型的创新议题与内容共建。快手融媒学院和海河MCN共同举办的“快UP融媒大会”天津站活动上,快手邀请到多位拥有百万粉丝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围绕短视频与直播内容创作、运...
新《著作权法》今起实施,这次《著作权法》修改触及到了许多实质性内容,对媒体版权保护将产生哪些影响?《传媒茶话会》特约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管合伙人、律师孙志峰对此进行一一解答。
报道中禁止使用“哇噻”“妈的”等脏话、黑话。近年来网络用语中对各种词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PK”“TMD”等(新媒体可用“PK”一词),也不得在报道中使用。近年来“追星”活动中不按汉语规则而生造出的“玉米”“钢丝”“凉粉”等特殊词汇,我社报道中只能使用其本义,不能使用为表示“某明星的追崇者”的引申义。如果报道中因引用需要,无法回避这类词...
与学员的N次通信(第三十五封信)XX学员:你好!你来信说上次(2021年5月24日)刊发的“如何把细节写好”一文,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热议,希望继续就与细节相关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好!我们今天就再讨论一番。A:上文把什么是细节搞清楚了,那细节在稿子...
《报刊阅评》(3)近览一些高校校报、企业报、医院报等,好稿不少,编排精细,受益多多。但同时也发现有些稿件写的比较“虚”。其中“两虚”毛病较为明显。下面就此进行一番剖析——01“两虚”毛病有何症状?“两虚”指的是,题虚,稿虚。题虚,具体表现在:标...
举凡行文者大都有“写不出”的时候。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原因嘛,可能不少,暂且不去管它。要紧的是该“怎么办”?据笔者多年观察与自己的体会,有以下“三招”可过坎。1.不硬写鲁迅先生说:“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
笔者在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适合干新闻工作?什么样的人不适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媒体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媒体的记者、编辑是一批有着特殊使命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及时、真实、有效、客观、公正地为大众传播消息。现代新闻...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采访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采访经验不足的初学者,更应充分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实践证明,准备工作做得好,可以很快引导被采访者进入谈问题的情境,并使被采访者按照预定步骤,谈出自己所需要的新观点和新事例。否则,谈了半天也谈不到点子上,甚至导致采访失败。
经常有人问我,公众号怎么写,普通人,没文笔、没特长,如何做公众号?我是自学运营的,踩过很多坑。所以,本文我尽可能站在读者视角来写,多举例子,便于大家消化理解。?
公众号文章排版如何变美?追求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任何地方皆是。新媒体阅读场景下,美的排版与好的内容相辅相成。试想下,你在碎片化阅读场景中,看着满屏密密麻麻、花枝招展的文字,纵使内容优质,阅读兴致也会寥寥。
《反腐败导刊》作为一本立足纪检监察工作宣传报道的专业期刊,近年来主动拥抱变革,从品牌建设到智库运营再到发力短视频,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尤其是短视频领域,截至5月24日,已在全网短视频类平台拥有粉丝886万。其中,“反腐前沿”抖音号粉丝数已超700万,发布作品3410条,累计播放量52.8亿,单条作品最高播放量达1.3亿,总获赞9...
2016年10月,在贵阳举办的第16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我的老板——时任一点资讯董事长的刘爽,提出了一个震动行业的概念:算法有三个陷阱,我们必须防范。
2012年,正当我把一只脚踏入互联网的门槛、以门户网站新闻总监的身份而骄傲时,一个名叫“今日头条”产品诞生了。它打出的招牌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而当我听到这个Slogan时,满脸的莫名其妙——头版头条,不是应该由编辑决定吗?
身处信息大爆炸的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有了麦克风,人人都可成为自媒体,传播主体与传播平台边界愈发模糊。与此同时,移动阅读成为主流,受众更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信息,进而导致信息本身的不断简化。时政新闻作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往往因选题、篇幅等给人一种严肃感,其内容在越发快餐化的传播环境中显得有些异类。
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最先进”等具有极端评价色彩的词汇。医药产品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治愈率”等词汇,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汇。
事故报道要如实公开怎样写事故报道?这是摆在记者和通讯员面前一道棘手的考题。写得太惨太恐怖,扩大事故,肯定不行。写得“报喜不报忧”,有意淡化事故,也不行。怎么办?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毛泽东在1959年6月20日看了新华社关于广东水灾的内部参考材料后作...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二十三媒体人都知道,改稿子是件“必干的活儿”。稿子是“改”出来的,哪有不经过“改”的稿子呢?然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人似乎没做到位。他们也改稿子,但只是粗粗一改就交稿;至于说对稿子谋篇布局再思考、对文字再精雕细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