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丁凎林,是位长期从事邹韬奋思想研究的新闻教育工作者。他先后主编出版了《人民的喉舌——邹韬奋论报刊》、《邹韬奋年谱》等书,发表了《韬奋小传》、《珍贵的遗产》等许多研究韬奋的专论。
我们正在经历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和网红“四面边声连角起”的移动传播时代。据统计,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13.19亿,短视频用户规模7.92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也达到6.17亿,移动屏读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成为人们新的内容消费方式。...
2014年,我从记者岗位转换跑道,成为浙江新闻客户端第一批新媒体编辑。从业多年的“老记”变身新媒体小编,身份变了,跑道变了,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改变的或许只是新闻的呈现方式和新闻报道工具的升级换代,新闻的核心价值内容不变。如何应对这瞬息万变的互联...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历经10年,2020年11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2021年6月1日生效实施。新修改《著作权法》充分考虑了近年来著作权保护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在制度设计上予以一一回应,有效解决了技术发展造成的部分法律规定...
对于每一位记者来说,观察能力极为重要。但观察不到的东西,比如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则需要用思维和逻辑推理去补充,后者对于提升记者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更为重要。你比别人看得多一些、思考得多一些、表达得更真实、更生动一些,你就能顺利地在看似不相关的杂乱素材中找到有机联系,从成堆的部件中迅速组装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故事构想。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端的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丰富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审核才能避免翻车。新媒体时代,新闻三审审什么?怎么审?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东京奥运会明日开幕。媒体在报道奥运会时需注意哪些版权问题?若侵权将面临什么惩罚?7月21日,《传媒茶话会》对话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肖正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管合伙人、律师孙志峰。
传统网络直播主要应用于体育赛事和重大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技术的完善,普通民众也可以利用网络直播自己的生活并介绍产品,网络直播的构成更加多元化,部分被忽视的文化现象和新型文化形式等受到了更多关注,这也在无形中诞生了一...
信息、动态,报道的基本内容,但光有这些远远不够,必须透过报道给人以力量,通过报道讲故事、讲好故事方能以力量体现新闻人的履职担当。2020年11月8日,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节目,13位记者讲述采访经历和故事,包括武汉抗疫一线、贫困户异地搬迁的脱贫故事等,展现全国新闻战线年度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优异表现,给亿万受众以满满正能量。
本文是笔者从事新闻“三审”工作20多年的经验总结。本文所说的稿件,既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新媒体产品,也包括节目、栏目和版面、界面。
涉及台湾的相关问题比较多,列举如下。遇到类似情况谨慎处理,必要时向权威人士或部门请教。蓝色字来自《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修订),红色字来自《关于出版物涉台用语的规范》(2019年),黑色字为本文作者所加。为了便于理解,对于可以不加引号的称谓,本文引述时也不再加引号,必要时改用专名号(__)进行标记。
很多编辑看到书稿中出现“香港”“澳门”“台湾”就会紧张,总觉得应该改一改,但又不知如何修改,有时甚至“干脆删去了事”,不够负责任。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只要把“香港”“澳门”“台湾”替换为某一个省级行政区(比如上海),再看原句有没有问题,就很好判断了。例如:不能说“香港、美国、马来西亚”,应改为“中国香港,美国、马来西亚”;“北京...
民族宗教问题是编校工作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不重视,就有可能出“大事”!下面针对《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所列内容,逐条说明。?
以下内容摘自《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这些都属于知识性差错,也是书稿审校的重点内容。不得使用“某某党委决定给某政府干部行政上撤职、开除等处分”,可使用“某某党委建议给予某某撤职、开除等处分”。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一篇文章: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江绍高和另外两位记者写的通讯《兰考如今“吃”泡桐》。此文发表于《人民日报》1997年4月20日头版上。《人民日报》在发表此文时,还加了一段300多字的编者按,充分说明对此文的重视与肯定。这篇通讯好在什...
——《与学员的N次通信》(第40封信)XX、XX学员:你们好!看了你们的微信,得知你们是新媒体的小编,很好!今天我这个传统媒体的老记,就与你们聊聊新老媒体间交流学习的问题。首先一个问题是:新媒体小编应向传统媒体老记学点什么?一看这个标题,你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