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佳文汇集

文章的开头、结尾与首尾呼应

文章的开头、结尾与首尾呼应

?开头为引入主题文章的开头有多种方法。可以先写时间、地点、环境;可以运用语言,引出人物;可以开门见山,奇句夺目;可以提出问题,引人关注;可以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不论是以何种方式开头,都是一个目的:引入主题。有的政论文则是直接点明主题。文章的开头...

华文融媒云 2021-09-24 599

重磅|县区融媒体的短视频攻略

近年来,拍短视频记录美好生活,成为许多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通过短视频的窗口,看见与被看见的人们产生联结,资源流动起来,创造出了更多可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利用短视频进行创业,包括那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短视频+直播+X”成了的新业态。正在到来的5G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它改变了互联网生态。

谭天论道 2021-09-23 71
学口诀做标题既方便又快乐

学口诀做标题既方便又快乐

口诀,指的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内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人们通常熟悉的有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等。一些日常用的乘法、珠算口诀不仅运用在计算中,而且成为人们说话或写文章的表达方式。比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指的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三一三十一”,是...

华文融媒云 2021-09-23 781
最是小事感人心

最是小事感人心

写人物离不开写事儿。通过写事儿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品格,这是记者们已形成的一个共识。然写事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有的记者会选事儿、会写事儿;而有的记者则不大会,写出的事儿不典型、不感人。一、没人说“写人物一定要写大事”。?在有些记者那里,思想还...

华文融媒云 2021-09-23 712
新闻采访的四个关键点

新闻采访的四个关键点

《西行漫记》一书出版已经80多年了,然而依旧受到读者的欢迎。前些日子,有的媒体带领读者一起完成了《西行漫记》读书打卡活动,累计2000位朋友报名参与。有人评论说:“通过阅读《西行漫记》,真正读懂了红军生活,体会到了红军和老百姓的鱼水情!”《西行...

华文融媒云 2021-09-17 683
有想法,也有材料,但不知如何下笔,怎么办?

有想法,也有材料,但不知如何下笔,怎么办?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三十三?有位初学新闻写作的通讯员说,自己有想法,也有材料,但不知如何下笔,怎么办?这种情况很正常,这是学习写作必经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闯过了这道坎,就会逐步走上坦途。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写作体会谈点思路,与大家分...

华文融媒云 2021-09-17 702

记者“五别”,请谨记!

当好记者有“五别”。这是当下记者“修行”的关键点。请谨记这“五别”,践行这“五别”。只有切实做到了这“五别”,记者工作才能搞得更好。这“五别”都有哪些具体内容呢?请看下面的分述——1别心浮气躁。?时下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各类信息喷发,好似“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心浮气躁起来。这种风气在我们记者身上也有反映:有些记者在采...

华文融媒云 2021-09-17 607

如今媒体需要怎样的人才?

今年入秋以来,多家媒体招聘新闻人才。这些报刊社、网站、公司对录用的人才有哪些要求呢?除了政治思想好、热爱新闻事业、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等条件外,以下这些条件是引进人才的重点:要求对新媒体熟悉与了解如今是融媒体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离不开新媒体,离不开互联网。某央媒单位招聘的人员包括新媒体监看及...

华文融媒云 2021-09-17 590
写人说事,细节是个宝

写人说事,细节是个宝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报道的标题想不起来了、内容也记了个大概,但其中有的细节却至今难忘。为何会有这种情形呢?这是细节的魅力使然。一、用细节把人物写活了?近读两篇文章,对作者行文时善用细节来写人说事,留下深刻印象。一篇是“外祖父张友鸾”的文...

华文融媒云 2021-09-16 632

人设崩塌的年代,人物写作防打脸指南

做人难,写人更难。当下,立人设盛行。但既然要立,难免远离真实。如泥塑的柱梁,迟早会崩塌。前些天,“传媒茶话会”编辑找我聊人物写作,谈及写人的若干原则。自觉还有些价值,回复内容,稍作整理如下。

叶伟民写作 2021-09-16 57

政法新媒体实战“五问”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一直推崇的观点,随着新媒体格局的演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尽管好内容依然是人们的渴求,但也对内容包装上有了新的期待。对于新媒体产品来说,通常可以将核心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核心表达,二为创意包装。

传媒见闻 2021-09-16 61

绿草可以“茵茵”吗?

“茵”的本字是“因”,本义为席子。查其甲骨文,均象一人仰躺在席子上形(如下图)。后来“因”字引申出新的动词义(如依靠、沿袭等),不宜再与其名词义同形,故在其上增加了一个草字头,新造出一个“茵”字。为何采用草字头?可能那时的席子多用草类植物编织而成。“茵”字还有一个异体字“鞇”,该字与“茵”的造字情况类似,古时候,除了草席,还有不少用动...

编辑者说 2021-09-16 49
以小见大,让你的新闻更精彩

以小见大,让你的新闻更精彩

??人们常说“以小见大”,顾名思义,“小”指小题材,小材料,“大”指的是重大、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也是一种新闻写作的表现形式,即对新闻角度的选择,它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少新闻作品都善于用此法。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华文融媒云 2021-09-10 767
你自己的资料库建得如何?

你自己的资料库建得如何?

近日我拜访了京城一位资深报人。谈及当下媒体上出现的用料不实、引文有误等毛病时,他老人家说,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资料的掌握和使用问题。于是我们就媒体人的资料库问题,进行了一番交谈。一、小卡片,大用处。?说话间,老人家拉开抽屉拿出一摞业已发黄的卡片说...

华文融媒云 2021-09-10 706
提倡“三罕”新闻

提倡“三罕”新闻

???提倡“三罕”新闻姚赣南写新闻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这已是老生常谈了。今天,就讲点新的,讲讲写新闻必须在“罕”字上下功夫,提倡“三罕”新闻。什么是新闻的“罕”?怎样才能抓住“罕”?“罕”,就是稀罕、罕有、罕见。“人迹罕至”“罕言寡语”都是指...

华文融媒云 2021-09-10 677
文章写得比较杂乱、没有层次,怎么办?

文章写得比较杂乱、没有层次,怎么办?

?通讯员小张发来一篇他写的通讯,内容十分丰富,例子很多,故事也不错,这篇文章“言之有物”是做到了,可见他在采访中是下了功夫的,跑了不少路,结识了不少人,积累了不少材料,是很努力的。然而,通观全篇,发现文章写得比较杂,比较乱,没有层次,只是材料的...

华文融媒云 2021-09-09 714

文外功夫:激情灵气求新

宋代诗人陆游给他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是说,把诗写好固然要学诗词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诗外。那么,媒体人的“文外功夫”在哪里呢?人民日报社著名评论员、资深报人范荣康老师曾说,这文外功夫,举其大者有3点,即激情、灵气、求新。范老师举例说,有个初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的大学生,对新闻报道业务尚不是很熟...

华文融媒云 2021-09-09 696
以一“字”尽得风流的好题,请你鉴赏!

以一“字”尽得风流的好题,请你鉴赏!

一看标题,可能有人会问,一“字”标题?啥模样?且慢,听我慢慢道来——以一个“字”尽得风流的标题,不是说标题里只有一个字。而是说,在标题中突出了一个“字”,使标题有了亮色,赢得了风流。请看下面的实例——一、5个各具特色的实例???例1:“让”出更...

华文融媒云 2021-09-09 663

采访到影帝怎么办?

写作常要采访。非虚构就不用说了,底层标配。即使是虚构作品,也少不了接触原型。采访多了,你会发现它相当奇妙,尤其和采访对象之间,既是同盟,又是对手。

叶伟民写作 2021-09-07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