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很多传统媒体人做新媒体,就像年轻人谈恋爱,有些男生会因为自己各种低情商的行为,让原本要萌芽或是擦出火花的爱情走向绝路。“低情商”的行为不仅让别人感到尴尬,也会让自己觉得茫然:做了这么多,怎么没有流量,没有热搜,没有平台愿意发,怎么感觉自己在做无用功呢?!
现在的社交媒体有一个“历史上的今天”的功能,会主动给用户推送过去某年的这天自己曾发过的帖子。今年2月底,当我打开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时,被推送的就是六年前我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出差、游玩时的帖子,有美食、有艺术、有历史、有与同事的聚会,与当下发生的悲惨故事仿佛是两个世界。2016年2月,我因工作的缘故第一次去了基辅。出发前从网上了解到乌克兰...
仅3年,微信公众号营收从30万元增长到近3000万,增长100倍!它是如何做到的?3月初,传媒茶话会对话南风窗总编辑李桂文。
【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内容产品变现的主要路径受到极大的冲击,必须寻找新的变现路径,而“媒体+智库”是值得探索的新路径之一。惠报集团近年来做了一些成功的探索。
多年来,基层治理任务重、压力不小,遇到不少难点、堵点。如何疏解矛盾,夯实治理根基,各地都有紧迫感,并努力探寻解决之道,浙江也不例外。记者采访注意到,浙江谋划基层治理,有几个角度的系统思考:一是全国所有到县一级的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年3月基本完成后,如何有效推动审批执法服务重心下沉?作为最基层行政单位的乡镇政府如何有效呼应变化后的新体...
今年2月,北方某地一村支书,碰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检查要求:上级部门发通知,村里每天排查一件矛盾,当天解决一件矛盾,并按要求当天填表上报。“哪个村天天有矛盾,有矛盾还都能当天解决,还得当天上报。”该村支书苦恼至极,气愤地说,这难道不是形式主义、逼人造假?再讲一个故事。某地,一位干部陪同上级督查组查看环境治理情况。因所在督查组发现问题线索较...
时政报道不用一板一眼,而是妙趣横生。“浓眉大眼”的主流媒体整起活来原来这么会!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从中国青年报的“圆圈体”,到中新网的“对话体”、无字新闻,主流媒体的文风创新频频出圈。再往前追溯,刚刚体、叠字体早已运用到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创作中。
仅3年,微信公众号营收从30万元增长到近3000万,增长100倍!它是如何做到的?3月初,传媒茶话会对话南风窗总编辑李桂文。01改革是原动力“穷则变、变则通。”改革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原动力。但改革往往是被逼出来的!在移动互联网狂飙式发展,新媒体跑马圈地、加快变现的2018年,南风窗微信公众号营收仅30多万元。在此之前几年,南风窗的杂志广...
政务微信是区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展示全区政务和文化的窗口,也是服务大众的网上优质平台。建设和经营好政务微信,打通连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服务于人民,贴近群众所思所想,是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未来所向。本文以武汉市汉阳区融媒体中心为例,通过研究其政务微信号的内容生产及公众号运营,探讨区级融媒体微信公众号未来发展趋势...
采访应是全身心的,而不仅仅是用嘴问,用耳听,眼睛对细节的捕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手中相机、录音笔的使用应能为“眼看、耳听”提供更好的帮助。
不知不觉中,2021年已悄然逝去,2022年如约而至。该去的总会要去,如绿荫遍地的夏天;该来的自会到来,如白雪皑皑的冬天;谁也无法阻挡,更无法逃避。最好的活法就是珍惜当下,呵护健康,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踏上2022年的新征程,然后静下身心,好好总结一下渐行渐远的“2021”。
潘堂林先生是新闻大家,也曾是媒体“一把手”。很多年前就读过他的《怎样发现新闻》。最近,我详读了先生新著《新闻点子捕捉与把握——融媒时代新闻发现新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内心“化学反应”强烈。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湖南分社记者唐小晴,今年是我投身新闻战线的第十一个年头。多年来,在与一些同行和基层通讯员的交往中,常常听到有人说,除了常规性的采访活动,没什么新闻可写。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十一年新闻事业中,除了做好常规的报道,我还经常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新闻。实践告诉我:“生活中不缺乏新闻,而是缺乏发现新...
笔者所在的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首都女记协”),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始建于1996年。尽管如今全国冠以女记协名头的组织凤毛麟角,但首都女记协的延续发展昭示:为女新闻人服务,不仅需要而且可以有作为;新媒体时代女新闻人不仅数量上在增长,而且在新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前些天跟人聊天,才惊觉,自己踏入新闻这一行已经“一轮”——2009年至今,整整12年。这些年,当过编辑,跑过时政,写过评论,深耕民生,更多的还是在一线。同事口中的“一专多能”,我想,或许就是从每年采访走过的路,可往返北京和纽约一次中得来,也从一次次切换“角色”转型升级中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