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佳文汇集

“十路记者直击”新闻行动如何“破圈”“融圈”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策采编发流程更具协同性与整体性,要求将一体化理念贯穿于全过程,打通大屏小屏,突破平台壁垒,摆脱路径依赖,以“总体策划、分工采集、集约生成、多元发布”为目标,加大系统集成的力度,凸显同频发力的效果。自2017年以来,金华广电依托“金彩云”融媒采编平台,策划组织大规模、成系列“十路记者直击一线”新闻行动,通过精选热点...

传媒评论 2022-04-26 48

地方媒体跨区域联动的几条途径

媒体融合正在深入推进,在媒体格局发生巨变的当下,地市级党报如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合纵连横,加强区域间媒体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平台互用、协同发展,尽最大限度拓宽主流传播渠道,更进一步提升地市级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近些年来,不少地市党报本着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愿景,进行了地市级主流媒体跨区域合作、互惠...

城市党报研究 2022-04-25 65

新闻短视频会不会就是那个突破口?

新闻短视频,是传统媒体转而全时传播、强化运动、滚动报道的一个新传播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新闻短视频报道都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新闻发生的同时进行滚动或者全时空报道。传统媒体内的记者编辑,受环境条件等羁绊,定时可以、全时则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做到。“新京报·我们视频·官方微博”、上海“梨视频”等,以短视频跟进新闻事件见长,它们均拥有粉...

城市党报研究 2022-04-25 58

采访中,用嘴问最多占1/3

10月26日晚,抗疫报道微信采访群,赵爱莲老师发来一段文字:同学们,这次我们采访采取线上视频采访方式,不能直接感受现场,要特别注重采访技巧,总结起来就是:三问。这“三问”就是前3条。在此基础上,我又啰哩啰嗦扩展了9条,构成12条,近1400字。这12条挺有意思的,有需要的同学看看,没需要的就不看,人各有志。01问出故事,问出行动与改变...

兰大韩亮 2022-04-25 139

新媒体时代,“三审三校”需注意这些问题!

为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准确,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发布《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要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建立健全稿件刊播的审核制度。严格实行新闻稿件审核的责任编辑制度和新闻稿件刊播的总编辑负责制度,明确采编刊播流程各环节的审稿职责,坚持“三审三校”。二、审什么?“三审三校”过程中,政治导向的准确至关重要。具体有...

传媒茶话会 2022-04-25 60

引语是新闻现场不可替代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在这次报道抗疫一线的采写作过程中,对引语的选择与使用,还是可以的。我,老韩,也跟着学了好多,在修改稿件的时候,会去看新华社的稿件。引语是构成现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替代。没有引语的新闻不是新闻。引语作用大,它呈现新闻现场与真实、刻画人物形象、制造悬念、让文字有声音感、有画面感。以下内容是我整理了我与刘晓程老师、张华老师、赵...

兰大韩亮 2022-04-25 85

技术文化:视频化生存的前世、今生、未来

引言——视频化:“降维”与“升级”论及视频化生存,春节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之夜,绝大部分人都是在视频伴随下度过的,只不过分成了两部分,一拨看央视春晚,另一拨加入B站“拜年祭”。这两拨人的区分,可以有很多维度,如年龄:中老年与年轻人;场景:客厅集体观看与单独手机刷屏;主题:家国叙事与二次元文化;等等。这样...

2022-04-19 104

虚实融合交互共生语态创新:2022两会新媒体报道观察

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各大主流媒体展示融媒新技术、新理念的实践场。自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来,各大主流媒体积极部署全媒体传播格局,稳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媒体深度融合成效初显。2022年,各大主流媒体进一步发掘前沿技术潜力、创新...

2022-04-19 104

业务思考丨编辑和作者要这样相处……

编辑谈起作者,恨不得用“豺狼来了有猎枪”来形容。作者谈起编辑,同样咬牙切齿地说“豺狼来了有猎枪”。这是有什么仇,有什么恨啊?编辑说作者写的稿子太差,还经常通过各种关系施加压力要及时刊发。作者说编辑故意刁难,经常压着稿子不给刊发,导致把新闻拖成旧闻。要我说,大家就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管是编辑队伍,还是作者队伍,一两...

吴聊 2022-04-18 49

变则“通”,不变则“痛”:融媒体语境下社论创新方法论

社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也因其厚重,社论的创新往往相对谨慎,很多纸媒的社论多年来都保持着同样的面孔和表情。晶报社论创立于2007年,在多年的实践中,晶报社论一直在尝试创新。本文结合晶报社论的实践,探讨传统纸质媒体社论创新的可能性和空间,以及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纸媒社论如何因应新的媒介环境,实现创新和突破。

传媒评论 2022-04-06 62

传统媒体记者,如何转型呢?

进入全媒体时代以来,传统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记者按部就班“写稿”已经不行,现在要写“新闻稿”,要写“融合稿”,要写策划方案……尤其是疫情不停冲击的当下,一些行业停摆或者接近停摆,怎么办?转型!

采访编辑圈 2022-04-06 28

把握这五对关系,新华社微博的新打法

2021年4月15日,新华视点微博正式更名为新华社微博,开启发展新阶段。更名以来,通过采取充实编发队伍、加强议题设置、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逐步放开评论等措施,新华社微博粉丝数量、互动活跃度、热点话题上榜频次等核心指数有效提升,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记者 2022-03-29 50

通讯员怎样对待编辑约稿?

编辑向你约稿,这是对你的信任。也就是说,编辑同志相信你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这一点,作为被约稿的通讯员要充分认识到,越是编辑信任,越是应当认真对待,全力以赴把稿子写好,

新闻三昧XWSM 2022-03-29 73

新媒体平台,如何合理利用“马太效应”?

在数字创新时代,许多新型技术被应用到新媒体平台,并且产生了可观的流量规模,人们习惯从最初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如今被推荐自己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中间经历算法数据的技术更新,也侧面反映了内容数据的日益庞大导致用户需要工具来圈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中间体现了新媒体发展的两大趋势:日益更新技术和丰富庞大内容。

新闻前哨 2022-03-29 91

嵌入与游离:网络直播用户与主播的准社会交往

近年来,网络直播已发展成为走入主流媒体、走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常态化”视听传播形式。不同于传统传播模式下的主持人与受众,网络直播虚拟的面对面传播形式强化了网络主播与用户的人际交往,发展出一种更为紧密的准社会关系,进而影响到网络直播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直播用户与网络主播之间的准社会关系及在线关系发展水平...

新闻与写作 2022-03-29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