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高校校报的读者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员工,对他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有利于高校校报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强化校报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可读性,从而提高校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高校校报读者的积极心理1、关注心理。当今的大学校园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勤学苦练的场所,更是教学相长、内通外联的社会组成部分。在这里,每一天都有大事小情发生,对...
作为学生记者,一有时间我就会在学校内转转,看能否发现些“小故事”。迎新这么热闹的场面,我自然不能错过。两天时间过后,绝大部分的新生已经安顿下来,我也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像“过电影”似的回忆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按部就班的迎新工作,没有太惊人的新闻可写...
高校校园媒体比起社会媒体,与大学生的生活更为密切。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形成了以校报、团报、电视台、广播台及新闻网为基本形态,隶属于校党委和团委宣传部门的校园媒体格局。然而,网络时代对传统校园媒体提出的挑战是全方位的,笔者曾工作于校园纸媒的一个缩...
作为高校宣传的主阵地和重要窗口,中国高校校报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从手工制作到网络版本,中国的高校校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史。面对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的冲击,中国高校校报的前景似乎让人担忧:是依然古板、“千人一面”,还是追求创新、重塑自我?在记者的采访中,两种情况依然并存,其中原因不一而足。谈起校报,从北京某重点高校毕业六年的小彭的印...
自1895年北洋大学创办《北洋公学》以来,高校校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曲折历程。作为纸质传媒,在信息不够发达的时代,它成为校园里师生相互交流信息的主要载体,受到高校师生的普遍关注。如今,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校园局域网的开通,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校报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出版周期长...
2007年3月21,曹青阳校长与校报编辑部成员在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曹校长给我们讲述了他多年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切身体会,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学生办校报的作用1.服务。通过我们的笔,通过我们校报这个阵地,来为广大学生服务,把好的思想、好的典型、好的观点通过校报传播出去,对学校的工作和学生成长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积极参与科研,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当我们接到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的申报通知后,应认真研读,领会精神,并按下列技术路线办理。一、做好项目申报前的准备工作要积极主动获取科技项目申报信息,认真理解、吃透项目申报指南的内涵。目前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多数科技基金项目都在网上发布,有的同时发布纸质文件。因此,要留心查看有关网页,...
在全民都在谈网络、用网络的时代,快捷的生活让人们期待高效的信息和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网络、移动传播的“手机报”等新兴媒体近年来发展势头也是很猛,甚至有人曾预言“新旧媒体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境地,传统媒体必将在这场博弈中惨淡收场”。这种说法虽然有危言耸听的成分,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强大攻势,传统媒体...
《西安邮电学院报》筹办于1991年,1992年5月备案出刊内部交流,1999年5月获国家正式刊号对外公开出版发行。自1999年1月编辑部重新组建以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各部门大力配合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关心厚爱之下,《院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服务学院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诸方面的最新成就,在提高学院社会知名度...
1、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是什么关系?答: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新闻采访写作来说,采访是了解事实,写作是反映事实,两者都是第二性的。然而在具体过程中,采访决定写作。这是因为:第一,新闻采访先于新闻写作。只有通过新闻采访才能获得新闻材料,也只有掌握了新闻村料才会有新闻写作...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大学校报至今已走过了100多个春秋,照此推算,最早的高校校报诞生于晚清。现阶段,我国高校校报近900家,每年发行3000多万份,部分高校校内各院部又有各自的院报。这些高校校报及院报的繁荣发展,很好的见证了高校及院部的成长发展。各高校办报各具特色,在功能定位上基本做到以宣传党政国策社会热点和学校领导活动为主,有很强的方...
就像质量检验员手中总要有把卡尺一样,我自己看稿时,一般用七个字来衡量:大、新、深、快、短、活、强写新闻稿容易,但写好新闻稿就难了。那么什么样的稿子算是好稿,到底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尺度呢?梁衡经常担任国内重大新闻奖项的评委,怎样选稿,他说——就像质量检验员手中总要有把卡尺一样,我自己看稿时,一般用七个字来衡量:大、新、深、快...
自1995年《神州学人》成为国内第一家上网的纸质媒体以来,到现在基本上已完成了初步的纸媒网络化的雏形,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校校报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报纸媒体,同样是拥有标准的CN刊号却一直处境微妙的媒体也在网络化大潮下纷纷开始上网,然而相比较其他纸质媒体正遭遇的"提前到来的冬天""寒流...
作为高校宣传的主阵地和重要窗口,中国高校校报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从手工制作到网络版本,中国的高校校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史。面对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的冲击,中国高校校报的前景似乎让人担忧:是依然古板、“千人一面”,还是追求创新、重塑自我?在记者的采访中,两种情况依然并存,其中原因不一而足。谈起校报,从北京某重点高校毕业六年的小彭的印...
从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算起,到今年我国高等学校校报已走过111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高校校报现状把脉较之其他校园媒体,高校校报可以真实准确快捷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校报进班级、进宿舍、进家庭,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媒介,也是高校师生十分关注的一份报纸...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锻炼自身的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采访,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通过某种交流方式获取自身所需的新闻价值。这里面包含了三个要点:一、采访对象,二、采访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出版领域中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增长进一步呈现出通过不断的策划创新劳动,来创造和提升出版品牌参与国内外出版市场竞争,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出版策划学说的创立,正是这一新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并为这种新的出版实践的健康有序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