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组稿
??与学员的N次通信记者写故事与作家写故事,有何异同?(第二十一封信)刘国昌刘老师:您好!今天向您请教一个关于讲故事的问题。现在媒体上都提倡讲故事,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读者。我觉得这很好,人们都喜欢听故事、看故事。那么,作为记者讲故事如何把故事讲得...
小时候,听过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的是有4位盲人去摸大象,第一个摸身体,说大象像墙;第二个摸脚,说大象像树干;第三个摸鼻子,说大象像水管;第四个摸牙齿,说大象像玉一样的长棍子。由于没能看到整个大象,他们只了解局部的真实而不知整体的真实,犯了盲目性、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写新闻报道可不能盲人摸象,不能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毛病,更不能因...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涌现了一批名记者,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在新闻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都具有深厚的笔底功力,写出的文章深刻而生动,推动着社会进步。那么,他们的笔力是如何练就的呢?我们通过了...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十写文章时如何做到议论风声?刘国昌古往今来,为文者都讲究写文章要议论风声,让人看得有趣、有味。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没有一定的规则,同时也因人而异。有的写得好些,有的则差点火候。但作为一个写作的方向,大家都还是朝着这个...
???与学员的N次通信????写稿时,你会运用新闻背景吗??????(第二十封信)?刘国昌????XX学员:你好!看到你的来信。你想具体了解一下如何运用新闻背景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运用新闻背景,是写稿中经常遇到的...
媒体人身上有“三功”,你练得如何????王默?媒体人身上有“三功”:即“抠字功”、“敲文功”和“磨题功”。这“三功”,是媒体人身上的硬功夫,每天都在练。所不同的是,有人练得好些,有人练得差些。下面我们来具体剖析一番——??一、“抠字功”:??????媒体人每天都要与文字打交道,练好“抠字功”是基础,甚为重要。常听一些人说,“某某文字不...
调查报告不是通讯,写好它有办法!姚赣南一位新闻宣传干部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领导让他写一份职工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他对我说:“调查报告我没有写过,我用写通讯的办法照猫画虎去写行不行?能不能给我提一些写作的建议?”调查报告与通讯的不同处???笔者对他说:“你会写通讯,也一定能学会并写好调查报告。但是不要用写通讯的方法去写。我提供你一些方法...
写作的十二条宝贵经验及其评析姚赣南读书时,作一些笔记,抄录些名言,写一些体会,日积月累,很有好处。近日,把一些名人关于写作的经验之谈以及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一下,共12条,可供参阅。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评析:白居易...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有哪些“新”变化???一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新媒体的诞生,使新闻业迈入了新的时期。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开始融合传统媒体的优势并加以创新,越来越贴近大众的喜好和需求,在新闻...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叫做“长江韬奋奖”。它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的一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2020年11月2日,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评出长江、韬奋系列各10位获奖者。这个奖项是怎样设...
时届年底,包括高校校报、企业报在内的各个媒体都在筹划撰写《年终专稿》。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务必要全力落实好。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2020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登了由新华社记者写的题为《逆风破浪开新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
新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的发展日益加快,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新闻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新闻内容的出现。对媒体而言,如果对你所获得的新闻素材不加以合理的整理,则新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媒体自身的公信力降低,影响媒体的可持...
什么是新闻的“2+1原理”????有的学员问:“单位的日常工作能不能当作新闻来写报道?”我的回答是:“有的能,有的不能。”他又问:“什么可写?什么不要写?”我回答:“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你能从总体上理解新闻报道的‘2+1原理’,你便会有一个...
与学员的N次通信再说新闻是这样“发现”的(第十九封信)刘国昌XX学员:你好!你来信说看了我写的《新闻是这样“发现”的》一文后(见12月15日本网),引起不少的思考,周围一些同志也引起关注与热议。这让我颇感欣慰。确实,如何“发现”新闻,是一个值得...
提起企业、提起宣传,人们总会想到那一篇篇精彩的新闻宣传报道。的确,无论文字、图片或者视频,只要是反映企业正面形象和良好精神风貌的报道,都是对企业发展的鞭策与鼓舞,能更好激励干部职工干事创业、追求更大的效益,同时对提升企业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着...
我为什么走上了写稿这条道?王天海我为什么走上了写稿这条道?这条道适合我吗?我能一直走下去吗?今天,我在一遍遍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走上这条道,我能不能坚持下去?我究竟适不适合吃写稿这碗饭吗?这条道,能不能给我带来想要的欢乐与幸福?1我是一个决心要做...
在编采实践中,我国媒体界一些领导和记者编辑陆续形成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新闻术语。这些新闻术语,简短明确,富有韵味,朗朗上口,对于指导采访、写作有着明显的指导、促进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通俗易懂的新闻术语——1站在天安门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这句话是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这句话指出了记者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作为一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