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运用
有许多文章在谈论媒介融合、媒体融合、传媒融合,但仔细看来,他们谈论的是同一回事。其他如媒介管理、媒体管理、传媒管理,媒介素养、媒体素养、传媒素养等说法也是如此。这些词的混用,正反映了传播学科的年轻,也不利于讨论的深入,有必要加以厘清。汉语地区从西方引进传播学词语时,对medium和其复数media有的都译为媒介,有的都译为媒体或传媒,...
等助词,表示列举,有两种用法。一、表示列举未尽。用于部分列举,有省略或替代未列举部分的作用。未列举部分或因不重要或因项目太多而不必一一列出,或因知道得不清楚而无法列出。例如:(1)本次列车开往深圳,途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2)在这届奥运会的田径、体操、游泳、射击等比赛项目中,我国体育健儿有出色的表现。(3)他喜欢的中国古典...
新华社发布《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在2015年11月发布的《新华社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45条禁用词、规范用语基础上,这版新增57条内容(新增内容用红色标出)。供大家参考。一、时政和社会生活类1、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
“以为”和“认为”有什么不同问:如何区分“以为”和“认为”?以下两句话该用“以为”还是“认为”?1、你不要()我是为他们伤心,我是为他们骄傲!2、我们(),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以权谋私。答:“认为”表示肯定的看法和判断,语气肯定,也比较郑重。“以为”语气不大肯定,也比较随便。“认为”可用于重大事物,也可用于一...
“制订”与“制定”“制定”与“制订”的搭配习惯大致可概括为:大政方针用制定,具体条文用制订。制定,常常是定出具有强制性和决策性的法令、政策。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制订,常常是创制...
看两个例子:(1)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现实遭遇和实践行为是争取科举致仕。(《文明的碎片》)(2)章申先生的作品使我想起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历代书法大家多为致仕通达者。远至李斯、蔡邕,后有王右军、颜鲁公、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继起,群星闪耀,云蒸霞蔚,不可胜数。(《风神灵秀藏高格线性流美出清真——读吕章申书法》)以上...
有时看见“一节棍子”,有时看见“一截棍子”。请问“节”跟“截”的用法有什么不同?“节”常见的意思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例如“骨节、关节、竹节、节外生枝、盘根错节”中的“节”都是这个意思。段落。例如“节拍、音节、章节、逐节讲解”中的“节”都是“段落”的意思。节日、节气。例如“中秋节、教师节、清明节、过节”中的“节”都表“节日”。值...
来源:华东师大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历史上有许多人名、地名、族名、政权名或其它事物名称,很容易读错,需要特别注意辨认识读。下面所列历史名词,都是在历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的,但却极易读错。镐京镐(hào)京禅让禅(shàn)让仆射仆射(yè)阏氏阏氏(yānzhī)吐谷浑吐谷(yù)浑可汗可汗(kèhán)蔡邕蔡邕(yōng)单于单于(chá...
容易读错的字1.蓓蕾bèilěi2.迸bèng裂3.庇bì护4.麻痹bì5.奴婢bì6.刚愎bì自用7.复辟bì8.濒bīn临9.针砭biān时弊10.菠bō菜11.停泊bó12.湖泊pō13.粗糙cāo14.参差cēncī15.差chā错16.偏差chā17.差chā距18.刹chà那19.刹shā车20.差遣chāiqiǎn21....
人民日报微博上给出了几十个易读错的汉语词语,万万没想到,很多平时挂在嘴边的词,其实一直读错了。不信你先看看这几个词的正确读音:芝麻糊(hù),不读芝麻糊(hú)晕(yùn)船,不读晕(yū)船赶快来学习下正确读音吧:应(yīng)届、弄巧成拙(zhuō)、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便(biàn)笺(jiā...
2015年12月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是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作为党办工作人员,应学好用好。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会见到一些不规范不准确的用词、提法。这里,笔者着重谈谈因为一字之差而常被大家混淆的“会”。“常委会”“常委会议”和“常委会会议”党的地方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它是一个组织,由书记、副书记、其他常委组...
遍体鳞伤形容伤势非常重。已包含“浑身”的意思,不能再说“浑身遍体鳞伤”。误例: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别无长物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不耻下问不可用于与自己相当和比自己高明的人。误例: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
100个高频别字整理表《咬文嚼字》自1995年创刊以来,组织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100家新闻出版单位协助调查各自的用字差错,整理出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表中所列100个别字,都是高频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反复出现,其差错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别字量的50...
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例如:①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②这件事情还要进一步调查和了解。③他的话是那样明确和有力。表示3项以上成分的平等联合时,“和”要放在最后两项之间,前面的成分用顿号连接。例如:①北京、天津、上...
【摘要】“但是”“却”“倒”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转义虚词,在一定语境中可以互相替换,都表示转折的语义。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三者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本文重点从语义特点和语篇连接功能的角度出发,对三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5/view-4974316.htm...
无远弗届语出《书?大禹谟》,全句是“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释义:不管有多远,没有不能到达的。例句:近二十年前,商用互联网被引入中国。从那时起,互联网就以一种完全自由、平等、无远弗届而不受任何限制的形象被介绍给中国人,似乎这虚拟世界是超拔于尘世之上的“理想国”。这种印象,支配了中国人最初的互联网观。(2012-...
回顾2017年,大家都在说哪些“流行语”?2017年12月1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7年“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油腻、怼等流行语上榜。2017年十大流行语1、不忘初心搜索不忘初心,即不忘本意、不忘初衷。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面对挑战...
“……似的”做状语时是否写成“……似地”“……似的”的意思是“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似的”被看成一个词,读sh#de。可以认为,在现代汉语中,“似的”已经凝固成一个完整的词了,或者说已经“词化”了。因此,在句子中,要把“似的”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来处理。处于状语位置或其他位置,都要写成“似的”,不宜写成“似地”。...
在“感到非常de难过”“进行深入de研究”这样的结构中,助词“de”很不统一,有人用“的”,有人用“地”。到底应该用哪个?“的”“地”已分工陈明学“的”“地”用作结构助词,早在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就有了踪迹:平生踪迹无定着,如断蓬。听塞鸿,哑哑的飞过暮云重。(卷六)脸儿稔色百媚生,出得门来慢慢地行。(卷一)“五四”以来,随着...
“淹没”跟“湮没”的不同用法“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浸没。”例如:(1)河里的水猛涨,村东的小石桥被淹没了。(2)自打上游修建水库之后,肆虐的洪水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淹没农田和村庄了。“淹没”也用来指泥沙或声音等盖过。例如:(3)泥石流淹没了山脚下的小车站。(4)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这里已经实现了“人进沙退”,过去狂风之后,黄沙淹没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