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常见错误

44例新闻语言之不规范及纠偏

语言表达是新闻传播的外在形式,它准确、生动、形象与否,影响到文稿的感染力,也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深度、学养和文化积淀。但本人(高级编辑)在多年的编辑实践中,却发现有许多新闻稿件的语言表达失范。有的表述不准,有的逻辑混乱,有的不知所云,有的言语偏激,不同程度上损害了文稿的表达效果。现整理出部分稿件中语言不规范的案例,并提出纠偏的方法,供大家...

主题教育学习体会中的几处错误

全党自上而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批已近尾声,第二批已开始部署。中文编辑校对网的小编今天(9月8日),在帮助第一批某大型企业集团和某上市公司整理留档的发言材料时,发现几处硬差错,在这儿做个提醒,以便接下来进行第二轮主题教育的各单位各……在写心得体会、发言总结材料时不再犯,让主题教育最起码在字面上看上去是认真的。要...

新闻稿常见易错字词30例

写稿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错别字的情况,哪些字是最常见的错字呢?今天推送的这30个例子,是来自于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吴锦才编写的《新闻发稿中的100个易错字词》一文,原载自《新闻与写作》。从这30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2.“安详”不要写作“安祥”。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4....

新闻与写作 2019-08-29 112

纯干货!机关公文写作中的常犯错例

一谈到机关公文写作,相信很多“笔杆子”就有很多话想说。加班写材料似乎成为了机关“笔杆子”的常态化标签。有时候为了写稿,一大群“笔杆子”常围坐一起,面前摆放的是高清投影仪,一人掌管键盘打字,其余的则找来各类相关资料,大家共同注视投影屏幕,围绕间架结构、文从字顺、语言特点等纷纷发表意见或看法,你一言我一语找齐相关素材,反复推敲,多次修改,...

校对文稿:六类差错要注意

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一环。校对阅读不同于编辑审读,编辑审读以线性阅读为主,即一组词一个句子地阅读,重在“得意”。而校对是以点性阅读为主,即逐字(词)逐标点地猎错,不断停顿、回复,注重“得形”。校对要坚持“好疑、勤查、善辨、慎断”八字原则,防止以下六类常见的错误。1政治性差错政治性差错是最严重的错误,要时刻保持“好疑”的态度,慎之又...

写作中的5类差错详细分解

句子中的常见差错并列成分的结构宜保持一致例如:(1)这个连队的战士今年多次参加救灾、扶贫、共建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创建等活动。这个句子中“参加”后并列的“救灾”“扶贫”“共建精神文明”都是动宾结构的,唯独后面的“和谐社会创建”是主谓结构的,宜将其改为“创建和谐社会”,以便跟前面几项并列的成分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两个联合关系的词语宜按照事理...

《秘书工作》 2019-07-29 59

记者写稿中易发生的四类词义错用

搞清定义人们在阅读书报杂志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文中所用的某些词语,意义含混晦涩,没有词典上所列的那种规范而确定的释义;这种词的意义,只有使用者自己理解,而别人却很难理解或根本不能理解;用于句中,往往造成表意上或语法上的错误。这种弊病可称为词义含混费解。错例①她想到这里,心花浓剧地开放,好像这条绒线已经拴住了她的心。②在天安门西侧...

担心新闻报道出错?点这里!避免踩雷!

新闻传播的“出彩”与“不出错”,就如同电力传输的正负两极,正极要带电、必须出彩,负极是零线,必须零差错。从事新闻宣传报道的编辑记者,天天在做新闻传播工作,一定要掌握好正负极,尤其不能让负极带电,保障零差错。业内一般把新闻宣传报道中的差错归纳为三类,即: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结合日常编辑审读实践中遇到过的这三类差错,笔者总...

媒体人注意!各地《政府工作报告》40例语言文字差错请知晓

当前,各地已进入两会时间,《政府工作报告》格外受当地群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有其自身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色,较一般的公文更权威、更全面、更正式、更严肃。因此,一些媒体在报道时往往都是引用原文。但,《政府工作报告》可能也会隐藏语言文字差错。我们对近两年不同地区的100份《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分析,从中梳理出与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

2019-07-15 126

【实例分析】报道中“误解概念原意”的逻辑差错

编者按新闻报道中的逻辑差错,有时候并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包括写作者本人)。尤其在网络时代,快速阅读、快速报道的“快节奏”会让写作者有时候会忽略掉去检查文章的逻辑差错。对比错别字(或是标点错误)等差错来说,文章中的逻辑差错其实害处更大,应当引起所有新闻工作者的注意。从今天开始,本公众号将不定期推出相关的逻辑差错评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今天...

2019-07-15 88

新闻中“被”字句运用的错误

编者按“被”字句,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句式。由于,“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独具特点的结构形式,因此对它的使用是有着比较严格的规范的。从实践应用中可以看到,有的新闻报道在使用“被”字句时,仍然有用错的时候。今天,我们通过对几个典型错例的分析,来学习“被”字句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被"字句的典型结构及特点“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独具特...

2019-07-12 49

请注意,公文写作中的这些错误别犯!

编者按写作中,无论语言功底多好,如果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则是写作中的大忌。对于公文写作而言,更是如此!一篇好的公文,必定概念准确、分析深刻、论证充分、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简言之就是符合逻辑要求。但是,在工作实践中,许多人特别是新手总是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逻辑错误,让自己起草的公文很难一稿过审。今天,我们就帮大家找一找在公文起草中经常会犯到的...

2019-07-12 28

虚词使用中容易被忽视的错误

在现代汉语中,虚词并非无足轻重,造句表意少不了它;而且,在历年的高考语文卷中,虚词的使用都占了一定分值。而虚词位置的不当又是容易被许多考生忽视的一点。举例如下:1.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1999年全国高考题第5题)这句话就犯了虚词位置不当的毛病。...

2019-07-03 81

这些写法对不对?

“多么的丑,多么的不方便”的写法正确吗?答:这个写法不正确。“多么”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因此“多么”后面只能用“地”,不能用“的”,应改为“多么地丑,多么地不方便”。(《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下同)“这件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是否正确?答:这个说法不正确。句子中的“令人”是多余的,应该去掉,改为“这件事实在匪夷所思”。“隐密的...

2019-06-28 42

质检办:84家报纸差错整理

编者按:本文由中国产业报协会全国行业报质检办公室整理,检查对象为中央、国家机关主管的84家行业报纸。质检委的专家表示,质检暴露出不少差错,其中一些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错字●“的”“地”“得”3个字的用法上,主要错误集中在把该用“地”的地方错用成了“的”。例如:1.朋友在不断的增加。“不断的增加”中的“的”应为“地”。2.当时稀里糊涂的...

2019-06-26 132

20个“习惯性”的错误

1.例句:此次事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波及到很多地方。“波及到”。《现代汉语词典》对“波及”的释意为“牵涉到;影响到”,其本身已经含有“到”的意思,把“波及”和“到”连用的现象很常见,属于语义重复。2.例句:事件的调查一旦有新的进展,我们将及时公诸于众。“公诸于众”。从古音看,“诸”和“之”同音,而“诸”和“于”有时叠韵,“诸”即...

2019-06-26 82
通稿陷阱,不得不防

通稿陷阱,不得不防

新闻通稿在我国原指新华社发布的重要稿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统一口径、便于记者采访也发布一些通稿(官宣),这些通稿具有权威、真实的特征。但权威不是用来迷信的。新华社通稿下面再说,先说“官宣”,比如这两天热议的“重庆招考”的“政审”事件。事情的...

2019-06-24 70

全国编校质量检查,是这么扣分的

编校质量抽查中比较容易看到的文字方面的错误,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字词差错(包括错别字、多漏字等),语法错误(用词搭配不当、语义重复、成分残缺等),标点符号错误和数字用法错误。例如,“4月12”,有漏字,应为“4月12日”。数字用法方面,常见错误有:“下午15:00”,应为“下午3:00”或“15:00”;“约6-7米”,应为“6-7米...

2019-06-24 163

编校涉法稿时,少说“从严从快、严厉打击”。否则易把执法当成一种运动,是对法律制度不尊重

“准确”是第一位的。笔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制新闻既然是一种新闻,在报道时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新闻价值规律、新闻事业发展规律、新闻宣传规律,真实、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这是起码的要求,这一点与其他类型新闻别无二致。但法制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新闻,必有其特色。采写这类新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作为报道者要懂法。如前所述,从法律体系...

2019-06-24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