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记者素质

业务课堂|记者如何学会正确提问?

向采访对象提问,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记者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新闻素材,就必须提出能够引起采访对象谈话兴趣,同时又能顺利接近新闻核心内容的高质量问题。你的任务不是表述自己的观点,也不是让对方同意你的观点,不是要与对方辩明是非,更不是让对方感到难受。你只需要了解事实的真相。◎提出高明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记者面对赛场上的运动员、...

2018-03-13 230

采访提问,你做对了吗?

向采访对象提问,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记者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新闻素材,就必须提出能够引起采访对象谈话兴趣,同时又能顺利接近新闻核心内容的高质量问题。你的任务不是表述自己的观点,也不是让对方同意你的观点,不是要与对方辩明是非,更不是让对方感到难受。你只需要了解事实的真相。提出高明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记者面对赛场上的运动员、面...

2018-03-13 245

特稿写作:七分采、三分写

几年前在《人物》杂志工作时,时任主编李海鹏总是强调一句话:写作是末技。当时我入行不久,对这句话很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作为业内公认的最杰出的特稿写作者,竟然宣称写作是末技,这对新手是否会构成误导?然而随着采访写作经验的日渐累积,我开始逐步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七分采、三分写相比于其他新闻体裁,特稿因更具文本之美,而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

2018-03-13 234

经常开会的你,会写会议记录吗?

会议记录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这些内容可以在宣布开会前写好。至于出席人的姓名,会议人数不多,可一一写上。会议人数多,可以只写他们的职务作为提示;也可只写总人数。如是工作例会,可只写缺席人的名字和缺席原因。第二部分: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主持人的发言、...

2018-07-20 170

报告写作“六要诀”

报告是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文种。依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它“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从本质上讲,属于陈述性的上行文种。按所涉及的内容的多少,可将报告分为“综合性报告”与“专题性报告”。凡涉及一个单位、地区、系统全面工作情况的报告为“综合性报告”;只涉及某一方面、某一...

2018-07-20 183

4招,教你找到最容易做成爆款文章的好选题(上)

日更不知道写什么,头疼角度同质化严重,无法吸引读者羡慕咪蒙的阅读量却没有她的素材量……身为小编的你,可能正在被上述难题困扰。到底怎么破解选题难找,素材量匮乏的窘境呢?1.怎样找到最适合自身公众号定位的选题?2.如何让自己的选题立意区别于其他公众号?3.有了好选题,如何切入,才能引发广泛传播?4.如何组织选材来支撑选题?以上4个问题各个...

2018-07-20 183

获“中国新闻奖”的文字消息都有这3大特点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必定优中选优。其中,文字类作品参评项目中包含消息类、评论类、通讯与深度报道类、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新闻版面、副刊作品。消息类作品不超过1000字,所以获奖新闻篇篇都是业内的精品,值得新闻从业者总结、学习。中国新闻奖青睐什么样的消息?一言以蔽之恐为不易,从文本角...

2018-07-20 184

“衔环结草”的误用

【求疵】“衔环结草”这一用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的成语,近来常见误用的案例。(1)“孙武说:‘大王如此深明大义,器重孙武,孙武当衔草结环为大王效劳。’”(《中国古代五大圣人就是有功名》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第183页)(2)“于是京娘便道:‘恩兄高见,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结环草。’”(《细说宋太祖》上海人民出版社2...

2018-07-25 142

审读室:“等”与“等等”

等助词,表示列举,有两种用法。一、表示列举未尽。用于部分列举,有省略或替代未列举部分的作用。未列举部分或因不重要或因项目太多而不必一一列出,或因知道得不清楚而无法列出。例如:(1)本次列车开往深圳,途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2)在这届奥运会的田径、体操、游泳、射击等比赛项目中,我国体育健儿有出色的表现。(3)他喜欢的中国古典...

2018-07-25 181

“曾经”“望其项背”“溢于言表”等词的正确用法

“曾经”的正确用法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曾经我们特别强调百年沧桑、文化人格,很多作家总喜欢在小说里植入一些文化符号。"其中"曾经我们特别强调……"的说法是否妥当?谢谢。辽宁读者曾多融曾多融读者:"曾经"一般用来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曾经"后常出现动词。例如:(1)小李曾经做过医疗工作,他对医院的各项事务都很熟悉。(2)这几位...

2018-07-25 138

“选粹”还是“选萃”?“揉”还是“糅”?“做”“作”的用法,等等

谈谈“做”“作”的用法杜老师:我看到一些文章中关于“作”“做”的用法比较混乱,建议您谈一下在现代汉语中如何正确运用“作”与“做”。谢谢!冯克瑞寄自美国冯克瑞先生:在词语中充当语素的“作”与“做”只要根据工具书中的写法来选用就可以了。例如,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宜写“创作”“制作”“做工”“做主”等。发生混乱的地方主要在“作”与...

2018-07-25 186

调查性报道与写作的方法

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就等同于学习调查性报道的基本方法。当报道需要时,任何一名记者都应能从事调查性报道。本文具体从选题、新闻线索、调查、分析、报道多个角度介绍调查性新闻的采访报道方法。选题01调查性新闻和其他类型的新闻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记者和编辑需要根据所在媒体的面对的受众,决定什么样的题材值得深入挖掘,什么...

2018-07-25 175

张泉灵:话筒和钱,都是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工具

从央视名嘴到投资人,再到如今的公司董事长,张泉灵每一次新的人生选择都被媒体冠以“华丽转身”,但她坦承这个过程很痛苦,一点儿都不“华丽”。每一次转身都是对舒适圈的告别,预期里充满了“万一”构成的恐惧,但对另一个世界的“好奇心”让她必须向前。生命的后半段,来得及从头来过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的张泉灵考入了央视国际部,担任《...

做新媒体小编,首先要有当一个好记者的能力

做新媒体小编,首先要有当一个好记者的能力

1从“新闻日历”中寻找新闻的节点当下,新媒体的受众,跟传统报纸的读者相比,阅读习惯、年龄、知识背景等,都有很大的变化,整个媒体环境已经从信息缺乏进入信息过载的阶段,两微、今日头条等外部平台发展迅速,很多政府部门、企业的单纯信息类新闻,第一时间通...

传媒评论 2019-06-09 74

一个老记的制胜法宝

一根针之所以能非常容易地穿透物体,是因为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针尖上。新闻的形成就是寻找“针尖”的过程。选择什么样的素材,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就是选择“针尖”的学问。好的新闻稿件,是寻找、选择好“针”,“扎”对地方的结果。我写的3篇稿件,《老蒜农成了“医保通”》《老陈家的镢头生锈了》《乡愁难却“三棵树”》,分别获得2015年度、2016...

新闻战线 2019-06-09 72

“仗剑走天下”的女记者: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仗剑走天下”的新闻工作者做一名人民日报社的记者,这也许是卢新宁最骄傲的事情。她曾用“激情”来形容“记者”这份职业:“我相信激情会护佑生命的意义,让你所遇到的每一天有所不同,最终让你与众不同。”在那段当记者的日子里,卢新宁喜欢“仗剑走天下”,像一名侠者。她曾用一个月的时间重走长征路,开了一个专栏,沿途发回《走近长征、走近一个民族的象征...

每一次采访,都是通往另一颗心的“路”

杨川源,浙江卫视新闻中心采编部副主任,资深首席记者,全国十佳出镜记者,长期深耕基层选题,主创的《基层牌子何其多》《新长征路上的浙江人》《农村垃圾去哪儿》《新丝路上的浙江人》《G20畅想寻找跨国模范生》《妞妞醒了》《杭州湾新区:漂印染企业出园记》《五问农家乐》《蹲点衢州最多跑一次》《乌镇网事》等多组系列报道、专题报道,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

传媒评论 2019-06-09 78

记者是接触新闻的第一人,应该把好哪些关?

我们通常认为,新闻稿件或报道的把关是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台长)们的事,对记者较少或不作把关方面的要求。但是,从大量新闻实践的得失来看,记者把关应该是整个稿件或报道把关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是记者本人及其作品乃至所在媒体公信力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舆论引导力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记者是接触新闻的第一人,应对新闻有一个基本判断或选择――...

专业记者的三重境界

炼就较强的理论思维,善于从纷繁事物中挑选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新闻事实,自觉超出小我,沉潜在人民当中,以宏阔视野在观察、思索、对比中进入历史和思想的深处,能察觉出一般人察觉不出的问题,能体味到人民群众中哪怕很细微的情感,能较早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趋势。如此,他的报道给予整个领域乃至全社会受众的,不再是一般的新闻信息,而是对分析解决行业重大问...

中老年记者指南:你的人生下半场该如何规划?

现年55岁的约翰·阿奇博尔德已经在阿拉巴马州媒体集团工作了三十多年,最近六年来,他正感到工作环境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2012年,集团将报纸与网站合并,三分之二的老员工被解雇,一批年轻的记者、编辑、制作人和数据专家填补了由老员工离开带来的空缺。革新后的新闻编辑部每周只印刷三次报纸,转而加大了对在线新闻网站AL.com的投入,以沃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