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记者素质

越是艰难越要采写

越是艰难越要采写

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眼睛,观察着世界,洞悉着真相;有人说记者是党的喉舌,宣扬着信念,伸张着正义。一年中365天,记者不避酷暑,不畏严寒,执着地奋斗在新闻一线,秉笔直书,仗义执言,完美地诠释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信条。他们在书写平凡人,...

我们这样为年轻新闻记者“充电加油”

让年轻记者尽快成长,是大家共同心愿。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为他们“充电加油”,具体做法如下——一、向书本学习报社倡导记者无论多忙,每天必须挤出两个小时左右时间看书读报。规定记者必读人民日报,尤其要研读《今日谈》《微调查》《一线视角》《评论》等专栏,并鼓励记者写类似作品。我经常推荐阅读书籍,要求记者研读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另外,报社开展“月...

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出境记者的作用

一。采访报道出镜记者的分类在王诗文的《出镜记者》中,有细化的分出来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记者直接面对镜头描述现场、报道新闻事件;第二个类型是记者在事件现场采访人物时出镜;第三个类型是记者在目击、参与或调查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镜。第一个类型,记者直接面对镜头,也就是“参与者”。出镜记者作为一个节目的参与者出现,此时,出镜记者会以第...

“我是一个新闻写稿匠”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从业40年,他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位资深记者,历经坎坷却从未止步。如今的他仍然对文字葆有热情并朴实地自称“写稿匠”。(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木匠、铁匠、石匠,我是一个“写稿匠”。喜欢写稿,写稿喜欢。一路走,一路写,写在人生路上;从青年写到老年,从乡村写到城市,从老百姓写到领袖,从基层写到两会,...

稿子想“上去”,记者就得“下去”

编剧最可贵的就是经历,只有经历过才能产生感情,这些感情交织在笔下,自然会感动人心;编剧织梦,但自己不能坠进梦里,长年不醒,如果电视剧与现实社会生活越来越抽离,就会变成一份“快餐”前不久我在快餐店吃饭,发现身边的年轻人无论是在校生还是上班族,都拿着手机看一部很火爆的玄幻剧。这部玄幻剧我听说过,当红明星担纲,通过大开脑洞的幻想表现现实爱情...

通讯员的成才之路:学、闯、钻、韧

解题大凡天下万物的运行,总有规律遵循,新闻写作亦然。在我看来,新闻写作的成才规律,只用4个字便可概括,曰“学”,曰“闯”,曰“钻”,曰“韧”。这四字,可用这样8个字来诠释,即:学习,实践,钻研,坚持。这四字,是按成才的渐进过程依次递进排列的,不能排乱,更不能颠倒。这四字,构成三对矛盾,即学与闯,闯与钻,钻与韧。这三对矛盾中,每一组矛盾...

说说我的记者生涯

日前有位朋友传来一份资料,讲述医生出身的中外作家,读后让我联想起记者出身的作家,国内国外比比皆是。原因很简单,无外乎一个“情”字,即,人情,世情,激情,像三把火在心中燃烧,不吐不快,于是便开始文学写作。这也许不是原因的全部,但起码相当一部分记者,是这样进入作家行列的。以我自己为例。在成为业余文学作者之前,我的职业是编辑兼记者,下基层采...

老记说事 2019-10-23 53

在培养专业素养上下功夫

记者要成为专家还是杂家,人们看法不尽相同,但新闻媒体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采编队伍却是共识。因为无论是快速报道突发新闻,还是长期跟踪调查报道,记者的专业素养都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专业素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培养。就媒体人自身来说,具备新闻传播理念、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了解或熟知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说易行难,新闻事件此起彼伏,媒体人要随...

新闻业务参考 2019-10-21 90

全媒体时代记者的“跨界”尝试

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丰富,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工具催生了传统媒体与移动媒体的深度融合。为了优化信息内容与新媒体工具的结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如今,全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地市报改革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在转型期,传统媒体记者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升级,成为融合时代下的全媒体记者,对于传统媒体记者而言,是一个新命题更是一个考验。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全媒...

我当记者的几点感想

做记者工作有年头儿了,经验不敢妄谈,感想颇多。01其一,记者亦是行者。记者首先是“记”。记什么?老前辈告诉我们,多记所见,少记所闻,甚至不记所闻。要记所见就必须亲临现场,这就把记者和行者联系起来了。坐在办公室里,夏天吹着空调,冬天享受着暖气,记的永远是所闻,使用的永远是第二手、第三手、第四手材料。有句话是说摄影记者的:“你的照片拍得不...

新闻采写,你的“激情”如何?

一、激情与卓越同根激情和卓越为并蒂之莲,没有激情的胸怀,就难以有追求卓越的理念,二者相生相倚。何谓卓越,即杰出之意。追求卓越,止于至善。这不仅仅指工作态度,更是一种追求和达观。激情是创造的鼓,卓越是追求的泉。记者身份有其特殊性,这是职业特点所决定的: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而同时又担负着社会和媒体的责任,所以,激情是记...

难忘"磨稿子"精神

如今我已届耄耋之年,回忆自己借调人民日报社农村部工作的两年经历,获益匪浅,终生难忘。这两年时间里,我接触到众多新闻前辈和名家,打开眼界,大长见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升华。周毅之先生同我一起采访写作时间最长。他是地道的新闻前辈,毕业于西南联大。我到农村部后,接近退休年龄的周毅之刚从国际部转到农村部,于是我们俩新老搭档,开始数月的新闻...

有了记者职业的枯竭病,怎么办?

新闻工作是知识更新速度最快的职业之一。没有持续不断的知识建设,记者的创新能力和思想活力就会枯竭,就会患上“职业枯竭病”。其突出表现为,进入报社三五年后,年轻记者进步减速,平平稳稳看不出阶段性变化,文章鲜有亮色,没有了先前好稿不断见诸报端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仙桃日报通过四种形式,不断为年轻记者“充电加油”:向书本学习。报社倡导记者无论多忙...

你的“新闻眼”如何?

新闻报道是社会风云变幻的“晴雨表”,记者则是挺立时代潮头的记录者,是推动新事物不断发展的“助推器”。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而记者在采访中需要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及时发现总结带有规律性的新生事物,这就直接考验着记者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驾驭能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新情况不断出现,新问题层...

你的悟性与灵性,如何?

和新闻界的一些同志谈论新闻,常常会涉及到一些人一些作品,如说某人的新闻写得好,有特色;某人的新闻写得太平了,年年一个样。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同感:写新闻是需要悟性与灵性的,缺乏悟性与灵性是很难写出好新闻的。文凭高并不等于一个人的悟性就强,起码并不等于新闻悟性强。记者的悟性与灵性与新闻敏感有关。悟性高、有灵性,新闻敏感性就强;悟性低、灵性差...

做有“人情味”的新闻人

在一周的暑期实践中,特别是深入农村采访的三天,让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将所学运用于实际的调研实践中,收获颇丰。对怎样更好完成采访,怎样使采访更富“人情味”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采访前,记者需要对采访对象和主题做好充分的调研。大到宏观背景,小到与人物相关的每一件小事,都应尽可能做到胸中有沟壑,以便记者可以沿着线索对事实发展的可能性作...

中国记协网 2019-10-18 77
新闻记者怎么学会“讲故事”

新闻记者怎么学会“讲故事”

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家精品课“采访与写作”主讲教授“1.新闻故事化的一个基本要则是新闻中要有人;2.故事中人物不要太多,最好能有一个主人公;3.最能打动读者的故事,是那种故事中的人物努力与其他人、事业、目标、大自然等建立...

新闻与写作 2019-10-13 72
核实消息成为当前记者的重要任务

核实消息成为当前记者的重要任务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认为,新的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技术手段把传统的新闻传播业的领地都给压缩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公民记者出现,使得新闻编采频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谁来核实消息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讯员怎样克服写作成才的心理障碍?

在写作成才的道路上,常常横着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心理障碍就是其中的一类。因此,能主动准确地发现这些心理障碍已属不易,要有效地战胜这些心理障碍更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这里,只就你提出的三种心理障碍,谈谈克服它的办法,仅供参考。其一,急于求成心理。总想一鸣惊人,快速成才,因此,常常表现为眼高手低,一心想上大稿,上头版头条,却不肯做一些扎实的...

通讯员怎样培养写稿的兴趣?

一切成功往往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可你对自己的通讯员工作-采写稿件压根儿不感兴趣,这就很难把工作做好了。那么,对写稿提不起兴趣的原因在哪里呢?据我分析,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你还没认识到通讯员工作对成才的意义。有的同志眼睛只盯着谁谁经商发了财,谁谁搞科研出了国,而根本看不到当通讯员也是有出息的。更有些通讯员,满脑袋都是“怕”字:怕压力大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