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外国语学院有30人考上硕士研究生,25人考上公务员和选调生,107人顺利通过教师公招,247人进入了私立学校、培训机构、企业、公司就业。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录工作中,55名学生进入复试,其中42人顺利通过复试被录取,6人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录取,再创历史新高。此外,学生海外就业取得较大突破,有10余名学生将赴芬兰、日本、韩国、泰国就业。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共同的付出,更是外国语学院重视学生成长,关注自身提高的全方位立体式发展的硕果。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通过“教学观摩”、“师带徒”、“优秀教研室创建”、“党员教师指导学生支部”等方式让老师们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有特色的教学3月29日下午,行知楼215教室里,正在上课的廖百秋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解《国王的演讲》,他把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运用多媒体通过有趣的动画进行展示,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教学的趣味性,同学们在开怀一笑的同时完成了课文知识点的学习。“廖老师的英语课知识面广,互动性强,他不只是单纯地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加以延伸,使课堂变得很有趣,让我们学起来更加轻松”,“廖老师把多媒体利用得很好,这样不仅增加了知识量,而且还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我最喜欢上廖老师的英语课了,平时廖老师上课就是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知识面广,他还要求同学们试着自己研究汇总、作报告,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己总结,使我们的教学表达技能得到提高”。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向记者夸赞着廖老师的课,言语间充满了对老师的喜爱。
年轻的邓宇老师刚到校任教两年,在课堂上,邓老师利用早到的时间与同学们进行一些“smalltalk”来暖场,使同学们逐渐进入状态。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邓老师用他喜爱的“RAP”风格以说唱的方式来段表演秀,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让沉闷的课堂充满动感。“我喜欢老师的RAP风”邓老师的学生张力兴奋地说,“我总感觉45分钟太短了,没听够。”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邓老师还鼓励大家自己创作“RAP”。一次,班里的一个同学写了一篇“咆哮体”的日志,同学们正在分享时恰好被邓老师看到,于是,邓老师和那位同学一起将这篇日志改成了一首“RAP”,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对唱。现场气氛高涨,同学们在改编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英语,更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其他的老师的肯定。每个学期,外国语学院都会组织大家现场观摩这些特色教学,从中启发大家对创新教学方式的思考。崔涌老师已经多次参加教学观摩活动了,每次来听其他老师的课她都十分认真地把课堂上的好的授课方法记录下来,回去仔细学习研究。崔涌老师说:“通过观摩,让我看到了、听到了同学们喜爱的教学,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用。”
外国语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何立芳说,平常老师们都忙于教学和科研,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不多,通过组织观摩有代表性的老师授课,让大家在交流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同时也是对青年教师的一次启发。
有成效的引领说到启发青年教师,不能不说说外国语学院的“师带徒”,这是一项帮助新老师尽快熟悉业务的制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和中青年教师一起组成学术团队做科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年轻老师得到了快速成长,而老教师也感受到了年轻教师的活力与创新,可以说是一项双赢的制度。
胡曼妮老师是2008年来校任教的,刚来的时候她对一些教学方式还不是很熟悉,和她结对的沈玉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她传授自己的经验,并通过听课指出她的不足。渐渐地,胡曼妮老师就能熟练地进行教学工作了。课堂上,胡曼妮老师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同学们都亲切的叫她“妮妮老师”。在带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同学在讲台上显得很拘谨很不自信,在讲课时,即使做了充分地准备,还是会有不少困难。自从发现了这些问题,胡曼妮向沈玉如老师请教,并积极思考如何改善这样的状况。经过精心的准备,她和几位同学一起组织成立了“未来英语教师协会”,并担任指导教师。英语角、支教、课堂观察、教师礼仪等这些活动都成了胡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师范技能的载体。“晨读”是“未来英语教师协会”比较有特色的活动之一,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开始,胡老师会带着同学们在行知楼前练习,在晨读中感受清新的空气,让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文新学院的柏先说:“我受到了妮妮老师的影响,对生活充满热情,所以每天都会来这里和大家一起晨读。晨读不仅能提高我英语水平,还能让我愉快地开始崭新的一天。”
“师带徒”让老教师在教学上积极帮助年轻老师成长,在科研上带领年轻老师做课题研究,许晓琴老师就是其中一位。许老师带领的“英美文学与文化学术团队”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近三年来,学术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核心期刊28篇;郑宇、杨玉英、范先明老师先后考取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开富、彭红利、陈燕琼、向方、吴梅、刘娟、刘刚、王茂娟老师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此许老师十分欣慰,她说:“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本质工作,科研可以从教学中生发兴趣点,最初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内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成果化,逐步形成自身的学术兴趣、学术专长、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有质量的培训学外语的同学都知道,要想就业时候有实力,自己的手中就要多一些语言类的过级考试证书,这也是衡量同学们外语水平的主要参考。为了帮助大家在过级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从2007年开始,外国语学院专门组织老师给同学们开展专题培训,并由分管教学的学院领导主抓此项工作。培训每年进行两次,其中上半年针对大二本科专业的同学进行专业英语四级和日语四级的培训,下半年针对大三本科专业的同学进行专业英语八级的培训。由于同学们平时课程比较多,课时也比较零散,因此所有的培训都是在周末进行的,这就意味参加培训的任课教师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尽管平时上课已经很忙碌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抱怨,而且都尽全力完成工作,因为他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过级考试中有个好成绩。
夏康明老师是最早参加培训的指导教师之一。前段时间正值英语专四培训,夏老师的母亲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古稀之年的母亲让夏老师十分牵挂,但却因为培训课程而不能全身心照顾母亲。为此,夏老师的内心非常矛盾,也很自责。自责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疏于对母亲的照顾才导致母亲摔跤,如果此时再不能去照顾,自己这个儿子就太不称职了。但想着同学们马上就要上考场,他又不愿意在最后关头丢下工作,所以他选择了最大限度的挤压自己的时间去完成培训工作,并照顾好母亲。每天下了课,夏老师就会到医院看望母亲,周五晚上,他给学生做专四的真题练习,周末抱着卷子到医院照顾母亲,趁着母亲睡觉休息便抓紧时间批改卷子,到周日晚上,他又抱着批改完的卷子去给学生们讲解。夏老师说:“自己累点没关系,只要妈妈和学生们都好,我就开心。”
有了像夏老师一样的老辈教师的带动,外国语学院的其他青年教师们都深感自己身上的育人责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外国语学院近几年一直保持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的过级率,其中一次性过级率曾达到89.9%,达到了省内重点大学的过级水平。负责培训工作的邹黎老师说:“认真、负责是每一位老师应该保持的工作态度,看见学生有进步,我们也很欣慰。”
除了过级培训,外国语学院还有“CCTV英语演讲比赛”、“中华日语演讲大赛”等专业性很强的比赛。每年,外国语学院都要组织专职教师手把手地辅导同学们参加这些比赛。08级的罗渝浩还记得自己参加“中华日语演讲大赛”时,蒲仕江老师对自己的细心辅导。罗渝浩的演讲稿几易其稿,每次修改蒲老师都逐字逐句地阅读,从文章的角度到用词和发音,细节之处让罗渝浩体会到了老师们的细心和耐心。通过比赛,罗渝浩认识到自己在日语方面的学习还远远不够,自己应该充充电,在学术上更上一层楼,于是他决定考研。蒲老师十分支持他的决定,给了他很多建议。今年4月,罗渝浩成功考取了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蒲仕江老师对记者说,通过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比赛,学生们会认识到自己不足,也会在比赛中学到很多知识。无论得奖与否,对于他们来讲,都是成长过程中珍惜的回忆。
有感情的沟通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更关心学生。在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工作中,大家始终秉承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各尽其才”、“因材施教”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式。外国语学院学生科科长兰芳说,给学生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后勤保障是每位辅导员应当遵循的原则。无论是学生在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遇到问题,辅导员老师都会及时给予帮助和关心。
从事辅导员工作9年的王孝琴老师把人性化管理理念贯穿于自己为学生的服务中,她始终坚信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才会从心底里信服自己。王老师说,你只有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才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把这些可能的问题尽早地解决在萌芽中。一次,王老师的一个学生突然开始逃课,平时表现不错的同学突然逃课立刻引起了王老师的注意。于是,王老师马上找到这个女孩,和她聊了起来。刚开始,女孩儿还有点抵触情绪,什么都不愿意说,王老师耐心地开导她,或许是王老师的耐心打动了她,她突然抽泣了起来,并讲述起了自己逃课并想要退学的原因。原来女孩的父母关系不怎么好,妈妈在外打工挣钱,爸爸在家待业。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让家庭出现了裂痕,更让女孩产生了极重的心里负担。王老师耐心地安慰她,规劝她要完成自己的学业,才能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担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王老师明显感觉到她又变得积极起来。
不仅是王老师,外国语学院的每位辅导员都尽心尽力为学生着想,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服好务,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兰芳老师对记者说,学生工作有些繁琐,要求每位辅导员有耐心,有恒心,遇到紧急情况时,还应当冷静、果断。在外国语学院,女生是主要群体,女生的心理和感情问题更加敏感。一次,一位女同学因为感情的事情有些想不开,经常不去上课,电话也打不通。同寝室的同学找到兰芳老师说明情况后,兰老师立即询问这个女生相关的情况,并想尽办法联系到与这个女生关心密切的朋友,最终通过朋友,联系到了这个女生。兰老师和这个女生谈了很多次,帮助她分析了她的感情困惑,让她尽快走出这个困境。兰老师说:“就是在这些细节之处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细心和耐心,你的细心和耐心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温暖,更能帮助他们化解心中的烦恼。”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位好老师开导自己关心自己,很多问题很快就会解决。一位曾经在辅导员老师帮助中成长的同学说,她很感激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爱护,使她在遇到困难时不那么无助。
在外国语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下,在学生们的自我教育约束下,外国语学院的学风建设有了明显的加强。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优良学风班评选,外国语学院有3个班级被评为优良学风班,其中,09英本2班获得了第五届优良学风班总决赛第一名。良好的学风与外国语学院“三育人”工作的扎实开展密不可分,外国语学院正通过积极开展“师德承诺”“党员示范课”“师带徒”“岗位学雷锋”“外语学习互助之家”等教育活动,努力构建起全方位、有特色的育人体系。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涛说:“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观念,是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三育人”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的主导思想;关注学生成长,关注教师发展,关注教学质量提高,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完善育人机制、形成育人特色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