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田广林教授做客“聆听世界”文化讲坛


  本报讯 (学通社 张健)4月23日下午,我校第二十一期"聆听世界"文化讲坛邀请到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广林教授,为我们讲述《中国古代崇龙礼俗四题》。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潘建荣聆听本次讲座。
  田广林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古代崇龙礼俗问题:近年近年考古发现的崇龙遗迹;西辽河地区是崇龙礼俗的源头;汉以后中国崇龙文化的变异;中国崇龙文化机制新解。
  崇龙遗迹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以濮阳蚌塑为代表的摆塑龙;第二类是以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鲵纹为代表;第三类则是西辽河地区赵宝沟文化陶器上的鸟兽图形纹饰;第四类是红山文化彩陶上的鳞纹;第五类是各地发现的蜷体龙。这些遗迹或出土文物经历史前的红山文化和商周时期,跨越三千多年,北起东北中部,南及江淮之间,包括辽河、黄河、长江三大水系。
  经过近几年考古学探究发现,西辽河地区被证实是冲龙礼俗的源头。汉代以后,中国崇龙文化发生了变异,在汉以前,即红山文化至西汉时期,龙是蜷体造型,东汉以后则是行龙或行云造型。
  对于中国崇龙文化的机制,田教授提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各地出土的棺木主人耳上的玉玦不仅是纯粹的装饰,还是崇龙文化的表现。由于龙崇拜早于天神崇拜,因此历代自称天子的帝王都直接与龙挂钩。
  田教授以小见大,解读了崇龙文化的前世今生,并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让同学们对龙文化的了解不仅只停留在神话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