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考研生活全纪录:那些关于坚持,关于奋斗的日子





  小编的话:李树杉是我校电气工程学院08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名学生,在2012年的研究生考试中,顺利考取了天津大学精仪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生。复试结束后,应小编要求,李树杉全面总结了自己的考研学习方法,所以有了此文,作者的出发点也在于分享和总结个人经验,为正在准备考研的燕大学子奉献一己之力。“学无定法,但学有方法。”李树杉的学习方法或许没有广泛的代表性,但如果读者能根据自身学习特点“择其善者而行之”,则善莫大焉。
  回首考研,有过很多的困惑、走过很多的弯路,当然最后的成功就是对自己努力付出的最好肯定和回报。在我看来考研可以分成选择学校、准备初试、准备复试三个阶段,针对各阶段曾遇到的困惑,我以问答的形式尽力进行详细地介绍和建议:第一阶段———选择学校1.选择学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学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每一个考研的同学都希望借助考研跳到一个更高、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去继续学习和发展。问及往届学长、学姐们的选择时,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曾改变过。我个人也是有过这样的变化,开始想考清华,然后中科院,最后选择天大,当2011年9月多的时候,我又想改为哈工大。这样的心理变化是很正常的。为什么会纠结于选择?是因为当时我只是笼统地凭感觉去选择学校,而没有系统理性地去了解应该怎样选择,用可行的标准去衡量。下面就我个人意见,提出选择学校的3个标准:
  首先要了解所选择学校的招生规模,仔细阅读你决定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更要注意该院校历年的保研率,以正确了解自己报考专业的竞争力。如果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招生信息,建议选择一个以往有本专业学长、学姐考过的学校,他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和将来的考研路上为你指点迷津。
  其次是所选学校的专业课,我们知道研究生初试有三门公共课是一样的,即数学、英语和政治,唯一不同的就是专业课。一般来说每所院校都会给出各专业的专业课考试课程及考试大纲。对于专业课的选择:第一,你对哪门专业课比较熟悉,学的比较好,方便你的后期准备。第二,你需要关注所选学校专业课的出题模式。出题模式在我看来有三个方面比较重要:其一是所考知识点是否固定,即使大纲上会有列出很多,但是考试只考那么几个,这样的学校比较好复习。其二所考试题近年是否有改动,这会影响你的资料准备情况。我们当然喜欢考研真题多的学校,因为这样可以把握好出题模式。其三考研真题中每个题目的出题形式,有的学校一道20分的大题只有一问,你会很有压力,因为一旦出错就会大受损失,比如天津大学的电路。有的学校一道20分大题少则4、5问,多则6、7问,虽然做起来相对繁复,但是不致于因为一个小错误影响大局。哈工大的模电、数电考试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也体现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这里顺便提一下,考本校的学生在初试会时会占有优势,以我所考的天津大学为例,他们本校学生考测控电路,分数基本上以130分以上居多,而外校的基本上在120分以下,差距非常明显,所以如果你有条件的话,能够找到该校的本专业同学帮忙,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过了初试的同学都要经历复试。不同院校,复试的内容和重要性往往不一样,所以这是选择学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复试分为笔试、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内容是我们学习多年所驾轻就熟的东西,按常规准备就好。最关键的环节是面试,很多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和形式上面试的同学往往感到担忧甚至恐惧,毕竟临场发挥不是每个人的强项。对于不同的同学,选择一个正确的学校往往会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不同学校对于笔试与面试的侧重有很大差别。以我所考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天大和哈工大复试差别就很大,天大的复试分为三部分:笔试(65分)、面试(105分)加实验(30分)。分数加权=(初试/2.5)*0.6+复试*0.4。哈工大复试分为两部分:笔试(200分)、面试(80分)。分数加权=初试+复试。也就是说天大很注重复试的面试环节,而哈工大基本上就靠你的笔上功夫了。
  不管怎样,希望已经选择好学校的你们不要犹豫,放手去做吧,坚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2.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对于两者的抉择,我当时也纠结过。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有些学校难易差别很悬殊,有些学校却不是很大。一般来讲,同一专业的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初试试卷是一样的,区别主要在于复试,学术型硕士问的问题比较多也比较深,专业型硕士问的问题比较少也相对简单。我这里举一下我们专业报考的例子,比如北航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是分别录取的,如果条件符合的话学术型可以向专业型调剂,而专业型却不能往学术型调剂。所以学术型硕士要比专业型硕士难度大一点,选择直接报考专业型硕士不失为一种增大跨进报考院校门槛几率的策略。相对来说,天大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区别就不是那么清晰,面试的环节是统一的。如2012年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最终录取的70人中,前61名为学术型硕士,后9名为专业型硕士。基于这些情况,在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如果对院校这方面的信息有所了解,可能会对你考研大有裨益。第二阶段———关于初试1.什么时候开始?
  据我了解,大部分考研的同学选择从大三暑假开始,网上也有很多的时间安排流程可供参考!这里我只想说说自己看法,暑假前你可能会有一个下意识的考研预备热身期,最建议做的是英语单词的记忆,这个东西不怕早,预备期你只需背单词什么都不用做,每天背一点,背得越多越好。直到八月末的时候,暑假开学早回来点,你就可以开始投入全面的准备当中了。这时候大约有130天,如果你全身心投入的话,够用了。开始的太早将考研战线拉的太长,不太容易坚持,也就可能半途而废;开始的太晚,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切勿盲目自信尝试。
  2.是否需要报考辅导班?
  我报的是领航全程的辅导班,但由于实习和其他原因,没有完全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所以总体下来,我的复习主要是靠自己看书。回头想一想,我感觉对于数学,像线性代数这样比较有规律的科目,接受辅导班老师的讲课会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很多规律不用你自己花时间去摸索;对于英语,我建议更多地去看考研英语黄皮书,总结自己的做题思路比较实用,所以去看看作文预测我觉得就差不多了;对于政治,我强烈推荐报考辅导班,在复习政治时要紧跟辅导老师的进度,不然会浪费了很多时间,走很多的弯路,最后成绩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各门课程如何准备?
  英语 考试用书:《徐绽单词速记宝典》、《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全套、《最后预测5套题》后两者都是世纪图书出版社的黄皮书。单词背诵,我再次强调,单词要每天都背,越多越好。我选择的是《徐绽速记宝典》,因为在它的每个单词的下面都会有一个考研真题的句子,这样你不仅可以把单词背了,还能够顺带着练习了长难句翻译。如果最后由于一个单词不认识而失去2分,这岂不太吃亏了?
  英语阅读很重要,考研英语阅读是这样的:即使你读懂了文章,你仍然会选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英语阅读思路进行研究。没有任何资料能够比英语真题更能提高你复习的效果,没有任何资料能够比考研英语黄皮书对英语真题的分析更透彻,我认为世纪图书出版社的考研英语黄皮书是复习英语资料的不二选择。每天都要做个一两篇阅读,保持感觉很重要。我建议每天做两篇真题,一篇资料上的阅读,并且通过黄皮书认真分析、总结。
  作文不用提前准备,考研前10天开始背模板,肖克预测很准的,到时候背他给的模板十有八九没问题。
  长难句在背单词的时候捎带着练习了,到时候就靠你的发挥了。还有完型填空,考场上正确取舍很重要,明确地告诉你大部分人在考场上都是最后做完型,选择的方法都是“蒙”,so你不用看了,蒙吧!
  另外建议研究生考试前一周时间里,做做英语的模拟题和你的同学一起互相搞一次模拟训练,用来培养一下感觉,掌握一下时间什么的,仍然是世纪图书出版社,它的难易程度基本挺靠谱的。
  数学 考试用书:《李永乐复习全书》、《李永乐·王式安线代辅导讲义》《李永乐历年真题解析》。
  数学是我复习用时最多的一门,也是我学的较好的一门。数学分三大块,概率、线代和高数。概率开始的时候你会很迷茫,但是没关系,听听老师讲课或者是自己做李永乐全书两遍,你就会明白概率很简单,一言以蔽之概率“理解至上”。
  线代是一个很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个人感觉冯敬海讲得很好,简洁、精炼,规律总结得好。如果有机会听听他的课吧,做他的讲义也可以,但你还是需要一本《李永乐·王式安线代辅导讲义》,最后还要提醒,线代要抓住规律。
  高数是一个重头戏,数学的学习重在总结,我在考研复习的时候,手中有两本书一本李永乐全书,一本陈文灯复习指南,以李永乐为主,因为它全面基础,至少做两遍。陈文灯的书,你只需要在总结的时候看一下,因为他上边的东西总结的很好,经典题可以做,98%的题不用做。个人认为两本书对照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当你的李永乐全书(除线代部分)做了两遍,并且对整体的数学知识框架总结以后,下一步就要用真题去测试一下你的复习情况了。对真题我不建议多做,从2003———2012年足够了。真题要精做,精不在于做得遍数多,而在于总结,你要总结哪些知识点每年必考,哪些知识点隔年考,也就是出题者的总体思路。
  总体而言,数学复习不在于多做题,在于精做题,李永乐全书,历年真题这两份资料就足够了,如果报考研班的话讲义也做一下,如果讲义太多,比如2012年领航的高数讲义300多页,比李永乐还多,那就不用做了。还有什么600题,什么十套题,如果不是闲的没事,还是不做的好。我对数学复习用一句话概括:“抓住规律,注重总结。”
  政治 考试用书:《风中劲草》、《肖四》、《海天28题》。
  报一个考研班,然后跟着老师走,老师讲到那你看到那,他们的讲义就是很好的资料了。考研过程中等《风中劲草》出来后,疯狂的看核心考点,做核心考题,主要是练习选择题,尽快完成两遍然后就是考研前十几天背考研班的预测题,多多益善,最后做比较有名的最后四套题,还是多多益善。这四套题就是为了检验你的选择题复习情况以及训练你的大题答题技巧。一般政治大题,都是先答理论,然后结合材料,基本如此。所以大题把字写好点,回答分条分点清晰点,尽量答满一点,基本不会拉开差距。因此政治就是“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专业课 历年真题无疑是最好的资料,有时间多做几遍。大部分学校专业课的出题模式都是很固定的,做几遍之后你就会有感觉了。对于复习的课本,我建议用要报考院校的指定或校内课本,毕竟出题老师是该校的,必然与他们本校的课本密切联系。
  最后,我想说一下今年的研究生考试,给考生印象最深的我想就是数学了,很明显今年计算量提高了,而且我所考的专业课计算量也加大了,所以我提醒2013年的考生在准备数学和专业课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计算,不要只会思路就草草了事,会吃大亏的。第三阶段———关于复试找导师和怎么准备复试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那该如何进行呢?
  1.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好导师?确定下来导师是否带你重要吗?导师会不会在复试中帮助你?
  首先就联系导师而言,很多学长、学姐会告诉你越早越好,能够定下来更好。诚然,能够定下来最好,但是对于外校的学生来说,导师凭什么就要和你定下来呢?因此在找导师的时候,大部分导师的回答都是不确定的,只是会告诉你好好准备复试。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找好导师,在复试的时候很可能得到导师的帮助,对于这点我当时也有过疑惑,而且这个疑惑一直到复试结束出来结果后才烟消云散。答案就是:即使是和导师定下来的同学也有被刷的,所以这一点你不要担心。以我个人为例,当时的我并没有找好导师,因为我找的那个教师组已经很多人找了,组里的老师对我说的是:“你的第一目标是进天大,而不是我们组,好好准备复试吧!”,所以我就像一个没有依靠的孩子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去准备复试。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复试的表现很好,名次向前赶了不少,最终进入自己期盼已久的教师组。所以我想告诉大家至少在考研这件事上,你的实力是决定性的。
  2.如何准备复试?
  往往我们对于笔试的准备是很简单的,因为你能够找到真题,能够有大纲。但是相对于综合面试(英语+专业知识)而言,会让人比较纠结。报考34所“985”高校的学生复试准备时间相对较短,而学过的专业课那么多,基础不好点的又没什么记忆,怎么才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介绍一下复试老师问问题的方式,帮你找找应对灵感。
  有些学校会让你抽题,然后就你所抽的问题进行相关的问答,比如重庆大学;有些学校老师会随机问你问题,比如天津大学,这些方式不过是为了分出上中下等。他们的提问模式应该是先问你一些中等难度的问题,你答对了,增加难度直到你答不上来为止,你属于中上等;你答错了,减小难度直到你答上来为止,你属于中下等。
  还有就是面试的老师们总是喜欢问自己研究方向上的问题,所以你如果知道你们那个组有谁,他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你的复习就有底儿了。但是不要过于奢求这么简单,一般院校是绝不会提前公布面试组名单的。
  面试老师对于课本上的具体知识的记忆要求不是很多(重要的定理除外),因此背书不是个好办法,要注重应用,理论结合实际这是作为准研究生的我们所应该达到的要求,必然成为老师在综合面试中注重的要点。鉴于上面的分析总结,我建议同学们在平时课设与实习的时候认真一点,注重实践,多积累一点实际经验。
  综上,准备复试时对自己所做过的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熟悉一遍,更要把突出自己专业特点的课程仔细准备准备,多向学长、学姐咨询,了解一下他们被问过的问题,汲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3.如何回答专业问题?
  很多学长、学姐会告诉你,不会的不要乱说,要实事求是,表现出谦虚肯学的态度。也有人会告诉你,即使有些问题你不会,你可以说一些相关知识点,千万不能总说不会。这些说法都对,“乱说”和“相关知识点”区别在于你说的相关知识点是对的还是错的。我认为对于一个问题即使你很明确其答案,也提醒你不要仅仅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学过的很多专业课都是互通的,所以建议你就一个问题展开来回答,多联系一下各门专业课,这样会显得你的知识面广泛,更容易受老师认可。举一个我们专业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风扇转速快的时候,看到扇叶会倒转?这个问题的回答,你可以联系到单片机数码管动态扫描的视觉暂留效果,还可以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解释为不符合采样定理,这就是相关学科的扩展。
  4.英语口语怎么准备?
  口语时间不是很长,老师一般不会让你说自我介绍,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准备。英语问答最忌讳的是冷场,千万不要长时间耗在思考如何表达的问题上,实在不知道就说“thankyou,thatisall”。老师一般不关注你说了什么,只要你能流利表达,基本上就没有问题。口语问题一般是自己的家乡、学校、生活和学习,在回答的时候就有一个窍门,比如让你介绍你的家乡,往往我们会说几句然后没词了,因此仅仅表面的介绍不好,我们要扩展,我建议不论什么问题一定要扩展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对于你自己的故事你最了解。比如介绍家乡的问题,你可以回答:我家乡在哪,有几座山,几条河,然后就是你在河边游泳逮鱼的亲身经历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有印象的故事太多了!
  复试遇到的问题基本就是这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在考研历程中有些这样的人,给我力量、陪我奋斗、让我感动,我把他们列为第四部分。第四———关于人考研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成功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我们需要互利共勉的研友,需要走过这段路的学长、学姐,需要一起参加复试的同学。
  对于研友,我们需要在学习时有一个一起探讨问题的人,需要在坚持不住时有一个在身边鼓励的人,所以一个良友很重要。我就有这样一位好友,也是我的兄弟,感谢他———我的五弟李逍帅!
  对于学长、学姐,真正能够给你宝贵经验的就是那些亲身经历过考研的同学,本专业的学长、学姐我们一定要联系,记住他们都是特别热心的人,所有一切的问题他们都会热心的帮你解决。在此,我也希望各位同学在成功之后心怀感恩,把这种传统继承下去。
  对于一起参加复试的同学,除了在考场上千万不要把彼此当成竞争对手,你们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互相帮助,要一起讨论,有什么新的消息要共同分享。而且在考试之前,你们还可以组织模拟的综合面试,这样会有很大的帮助。记得复试时我们就在晚上组织英语口语面试,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是段难忘的时光。
  结束语:考研是一段经历,开始了就不要停下脚步;成功了要学会感恩,帮助后来的考研人;失败了不要气馁,毕竟这是一段痛并快乐的回忆。套用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我这里总结了考研的四个阶段,与君共勉: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1月: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第二阶段(考场上)两天:舍我其谁;第三阶段(等分)1月中旬—2月末:是非成败转头空;第四阶段(复试准备)2月末—3月中旬:生于忧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