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选择的天秤 做专业的主宰者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大一和大二学生最纠结的时刻。在经历过高考这个人生重大选择后,不少大一的同学们又将面临专业分方向的选择。比如商学院有金融、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国际贸易等众多专业可以选择;近日商学院的导师班招生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媒学院传媒大类的学生也在新闻、中文、广电这三个专业间徘徊不定。大二的学生则要面临专业分方向的抉择。在种种选择面前,许多同学有点举棋不定了。
专业选择 何去何从
因为考虑到每个选择都会影响到自己的未来,于是在专业选择面前许多同学迟迟做不了决定。人人网上同学们关于专业交流的内容明显增多了,有主动发帖号召别的同学站到自己阵营的,也有向学长学姐请教如何做选择的。
传媒学院的于同学提到选专业有点迷茫, “有时候觉得不能单凭兴趣来选择,还要考虑就业的问题。但是选一个自己兴趣不大的专业又觉得特亏待自己。”他自己琢磨了很久,和父母也商量过,但是还是没做出最终决定。
相对于传媒学院而言商学院学生面对的选择更多,甚至有同学说, “在专业选择面前我瞬间变成了一架摇摆不定的天秤”。因商学院实行导师制,各个导师班在招生宣传时也为同学们尽可能地多提供一些专业选择的信息,以便让同学们结合个人情况更好地应对专业选择。
大一的同学忙着考虑分院内选专业,大二的同学则要选择专业的方向。法学的陈同学表示, “我们为分方向已经从上学期讨论到这个学期了,同学之间会自己分析,也会去请教老师。”有些同学还特别去进行了就业的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来选择似乎更放心些。
总之,这个月大家都很忙。
选择喜欢的 调整好心态
无论是专业的选择还是方向的选择,已经大四的章同学建议, “在选择面前分3种人。第一种,在很多选择面前都想选,那么就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第二种,选择太多花了眼无所适从的,那么就跟着感觉走。第三种,目标很明确,那就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不动摇。”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学自己喜欢的专业那本就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若是就读的专业自己不是很喜欢,那也要调整好自己。商学院的董尚胜老师认为人不可能一直选自己喜欢的,有时候要去适应现实。专业不理想,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辈子。世界范围来看,本科毕业生最终的工作与专业对口的人只占15%,也就是说85%的人最终从事的工作与本科的专业无关。在大学里,学专业知识不是主要的,培养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才是关键的。董尚胜老师还以自己为例说道: “我本科学的是农学,是我父亲给我填的志愿,我不喜欢。但我依然把大学认真读完了,毕业后分配到农村工作,后来我考了农大的研究生,跳出了农村。现在我从事的工作与我所学的专业也没有直接关系。”
专业选择,何去何从?不妨结合个人特点,选自己喜欢的。不要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就选择自己本无兴趣的专业;如果就读的专业自己不是很喜欢,也请调整好心态,好好想想如何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就业增添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