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毕业季,就业这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又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帮助毕业生了解人才市场的招聘流程、掌握基本的应聘技巧,做好就业前的准备,3月31日晚,由学生处主办,美术学院承办的“2012年校园模拟招聘赛”决赛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决赛分三个环节:求职演讲,压力面试,职业角色模拟。比赛主要考察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着装、礼仪;沟通与应变能力等。整场比赛,以模拟公务员、教师、企业职员等具体岗位竞聘展开,让选手亲身体验职场竞争。参加比赛的12名选手通过现场模拟应聘,向同学们展现了各自的应聘技巧,同时也暴露出可能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评委就每位同学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从着装到应答、从举止到表现都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和困难对于每一个毕业生而言,或许在今后的就业中都会遇到。梳理这些问题,我们访谈了一些同学和老师,为同学们找寻答案,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相信对你的就业会有所帮助。问题一:证书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计算机二级、三级;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各种等级考试,在大学校园里深得学生们的追捧。
当别人都为这样那样的证书不断的忙碌不断的参加考试的时候,2008级外国语学院的江小丽的心里有些焦虑。“我一直觉得个人能力更重要,但四年下来身边的很多同学把四级证、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会计证等都拿下来了,心里就会觉得自己有些逊色,甚至有点迷茫,但我其实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看到身边有证书的人越来越多了难免会有点不平衡,一下子觉得前途渺茫了许多。”
作为一名大学生,适当地报考一些实用性强、市场认可度高的证书的确对自己的学业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文新学院的廖芷蘅说:“毫无疑问能力更重要,但在“进门”之前,证书重要,它能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许多同学都认同廖芷蘅的说法,那么我们在考证和学业之间做选择的时候该如何做呢?
学生处副处长杜理才支招说,大学生找工作,除了公立单位、国企要求高学历和一些证书之外,招聘单位更看重能力,虽然大家说是要看综合素质能力,但一次小小的面试能看出什么能力?用人单位只能通过你的证书或成绩来做综合评价,毕竟这也是某方面有能力的体现。但是,如果是为了拿证去考证,就会造成高分低能,那么收获不会很大;但是为了拿证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就两全其美了。考证不是目的,提升能力最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在刚刚步入社会的阶段,融入社会并被社会认可的能力要比证书和专业技能更重要。
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袁明锋认为,证书固然重要,但能力才是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根本。有不少同学错误地认为,能给用人单位留下直观印象的便是所持证书,而证书越多就越容易受到青睐。事实上,很多企业都不认为持多张证书的应届生有着与证书匹配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要明白只有真正提高自身能力得来的证书才有意义,并且在准备过程中就以切实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反对盲目考证。问题二:选择考研还是工作?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考研还是工作,一直困扰着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方面想早一步进入社会,为家里分担解忧;一方面又被招聘单位的高要求望而却步,不甘心目前的定位。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
2008级文新学院的黄静选择了考研,最后没有考上。现在的她,开始找工作了。“去工作,意味着浪费了半年的备考时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一样没有解决,读研究生是在学校中继续三年的全日制学习。这是不是又浪费了时间?”黄静为此纠结了一番。
旅经学院的魏加雪认为,不管选择考研还是工作,最终的目的都是找一份好工作。“如果你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了,就不用考研了,如果你想的长远的话,我觉得还是考研会更有前途。”
正在等待考研面试结果的化麦子说:“我考研是因为觉得书读得不多,写出来的东西始终停留在一般水平,没有提升,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充实自己。
对于这些选择上的困惑,袁明峰说,工作不好找,缓冲就业,这必然是很多学生考研的原因之一,但这绝对不能成为考研的唯一理由。因为即使考上研究生,如果学不好,工作不一定好找。当你真正对某个学科感兴趣,希望在这个学科里探索,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有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可以先就业,再去考研深造;如果没有好的工作,可以考研深造。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考研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的能力、专业、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要认真分析面临就业还是考研这个问题的利弊,而不是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问题三:面对专业不对口,就业怎么办?
眼下正是2012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有些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所学专业与就业行业不对口的现象。“现在有个房地产公司,做楼盘销售和策划,不知道要不要去,因为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但暂时又找不到好的工作。”2008级化生学院的沈然说。
在目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有的人认为能有工作已经不错了,管它专业对口不对口,先就业了再说。有些毕业生则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由热转冷,供过于求而有点不知所措,转行又不愿意,还是寄希望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有一些同学虽然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单位,但嫌公司太小前景不明朗而不想去,而大公司又只有一些打杂的岗位,他们不屑去。所以,他们也在感叹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难。
专业不对口,就业怎么办?杜理才认为,社会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是就业人数大于社会上提供的岗位数,大多的专业都不对口,面对专业不对口,我们要坦然面对。正确认识人才形势、人才市场、招聘流程,通过校园网里的就业网、高校就业平台、职前网络教育平台,测评来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了解专业前景,给自己合理的定位。找工作时不能光看薪酬高低,而是考虑在岗位上能不能得到锻炼,有没有发展和上升的空间,只要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岗位就该好好争取。问题四:如何克服就业前的从众心理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亦或是考公务员、考证,很多同学都会了解自己身边同学情况,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选择参考,这是一种慎重的选择方式,但是同样也会带来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弊端。12幢509寝室成员集体报名参加国家计算机证书培训班。寝室一员刘丽说:“大家都在报班学习,看着大家忙碌的样子,如果我一个人不报班学习,就感觉很别扭。”像刘丽寝室这样在大学里盲目选择的现象还有很多,许多同学在没有搞清楚这些考证或者是考研专业对自己是否合适就从众跟随。
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陶媛老师说,要认真分析考研、考公务员或其他的考试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要排除这种从众心理,思考其他领域和行业有没有自己可以发挥的地方。在大学毕业生择业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跟从别人考研延缓就业、愿意到大城市、大机关去工作。其实考研、到大机关、大城市工作并不一定是你最佳的职业选择,也许只是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古往今来大多能成才者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力求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大学生应当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并逐步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而不是按大众的观点,只有考研、考公务员才有好的发展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