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走进湖南卫视的“彩虹团队”





  2月18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10级袁贻辰、11级周严,文学院10级周逸青、10级张永俊、研究生一年级梁鹏,外国语学院 10级罗丹6个人经过湖南卫视《岳麓实践论》栏目组面试考核组成实践调查团,参加《岳麓实践论》的录制。
  调查组刚成立,6个人分为两个小组就开始分别针对武汉、杭州进行为期5天的资料查找和实地调查。面对“公车改革”这一稍显敏感的话题,面对叶青这样的知名人大代表,他们不盲从、不意气用事,用冷静客观的实践调查诠释什么是真正的实践精神。
  彩虹团队,是他们自己取的昵称。他们身着红、黄、蓝、绿、紫、粉的卫衣,带着干净的学生气息进行正义的调查。
  不惧冷眼在挫折中前进围绕公车改革的主题,6个人开始了“撒网式”的社会调查,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个新鲜“差事”。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搜集民众意见,几个人紧锣密鼓地做起了问卷调查。公车是什么?公车的来源?你认为“公车改革”能否推行开来?讨论之后,他们把主要目光放在了水果湖附近的步行街,那里每天来往途径的人流量大,而且下午5点左右有不少公务员下班路过。
  “您好,我们是大学生,帮忙做个问卷调查可以吗?”“不好意思,没时间”。不少人拒绝了干这些“出力不讨好”的活儿。一些西装革履的人,看上去一副对问卷饶有兴致的样子,结果看到是关于“公车改革”的话题,立马黑了脸转身离去。张永俊说:“看得出来很多人都有话要说,可是看到摄像机就连连摆手。越做下去就越觉得这个命题很沉重。”
  除了被无情地拒绝,他们还被人质问:“你们做这个有什么用?根本改变不了现状啊。”或者遭来不屑的冷语:“你们还都太小,什么都不懂呢……”尽管如此,坚持一天下来辛苦并没有白费,他们还是完成了150余份问卷。
  当然,他们也渐渐摸索到了一些采访方法。“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这样普通民众才会说出内心的感受。对于公车这样的敏感话题,消除被访者的恐惧感,让民众切实表达不满。”罗丹总结道,通过这种方式,他们顺利地拍好了片子。实践者不会孤独 在行动中感受希望叶青,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人大代表,多重身份的他,独自践行车改10年。最终仅改变了1.5个人,其中还包括他自己。
  通过节目组工作人员的安排,袁贻辰和张永俊先是来到叶青的办公室,见到了他本人。他们跟叶青聊“公车改革”,聊大学生活,各种话题无不谈及。在叶青的家中,跟叶青的妻子交流了一番,提到“公车改革”,叶青的妻子一直在给予他全力的理解和支持,虽然这意味着失去了很多别的公务员所享受的“特权”。
  从办公室到家里,从外到内的个人魅力,他们在几天的时间里感受到了叶青的和蔼和亲切,“他是真真实实地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令人感动、佩服,他们这样的官员让我重新相信,中国还是有很多真正愿意为维护百姓的利益而做出自己努力的官员。”袁贻辰说道。
  河南卫视记者吕建福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河南,所有使用特权车和公车私用的人都怕他,他的“武器”———摄像机时刻保持着开启状态。从2007年起,他用镜头曝光违规公车一千多辆,被网友爱称为“专拍哥”。深受感动的周严表示:“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在散发着光芒,照亮我们,鼓励我们,给我们希望。”
  苦苦的经历 满满的收获从成立调查团到搜集资料、从实地采访到录制节目,他们每天都进行着超负荷地工作,不仅是身体上的劳累,更有心理上的压力。
  对于性格温柔内向的罗丹来说,参加《岳麓实践论》是一个挑战。“真的蛮锻炼自己的”。她说:“特别是做社会调查的时候,要跟社会上不同的群体、各类的人交流。这一路走来,克服了很多心理障碍。”
  作为实践团中年龄最小的大一学生,周严在自己十八岁的生日到来之前体验了这次不寻常的经历。在实践中,他们知道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避免断章取义和曲意误解。他们懂得了实践出真知。曾经对叶青稍显“堂吉诃德式”行为的不理解,到对他满满的敬佩;曾经对电视人光鲜生活的羡慕,到体验其工作的夜以继日。这些,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懂得。
  现在,这6位“战友”也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在“岳麓实践论-公车改革”的群里和编导老师们也经常聊得火热。据了解,彩虹团队6人还计划一起参加南风窗杂志发起的 “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我们有经验,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专业,但大家磨合地很好。”罗丹自信地说。